熱門:

2020年8月19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佛利民牟利至上 貝索斯胸懷更寬

一、

半個世紀前的一九七○年九月十三日,早已名滿天下的經濟學泰斗佛利民(六年後的七六年獲諾獎、一年後的七七年六十五歲便從芝大退休)在《紐約時報雜誌》發表極少學術名詞、一般讀者能理解的〈商業唯一社會責任是盈利增長〉(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從此令商界理直氣壯、不顧一切地牟利!

筆者並非「無端端」提及此傳誦象牙塔內外的鴻文,寫本文的原因,是總部在華盛頓特區、於一九七一年成立的「商界圓桌(會議)」(The Business Roundtable〔BRT〕)去年今日(二○一九年八月十九日〔美東時間〕)召開以「商業目的重新定位」為主題的會議,討論新世紀商界的「定位」;是日議決經商的目的,應在為僱員、顧客、供應商、社區和股東牟取利益,而股東不應享有優勢;換句話說,此一由全美有代表性企業的行政總裁(CEO;如亞馬遜的貝索斯〔Jeff Preston Bezos, 1964-〕、蘋果的庫克和通用汽車的瑪麗.巴拉〔M. Barra〕)等組成的非牟利機構,顛覆了此一「佛利民信條(教誨)」(Friedman doctrine)。自此之後,商界人士面不紅氣不喘地揚言「做生意唯一目的在為股東賺錢」時,便不再那麼振振有詞甚至漸漸不敢再彈此舊調!與佛利民的「教誨」有異,「商界圓桌」認為商界要照顧股東(老闆Shareholders)的荷包,理所當然,但「持份者」(Stakeholders)以至社區(業商所在地、國)的利益,亦不能忽視。

「商界圓桌」去年今日發表的「聲明」,逐點指出商界要盡責為老闆賺錢之餘,還要向客戶傳揚美國價值觀,支付合理薪津給員工的同時、應資助他們為提升工作技能即與他們的前途有關的教育費用(在員工身上的「人力資本投資」),當然還要善待供應商(視他們為好夥伴)、與社區融和相處特別應在環保方面盡力;至於對出資讓公司「做生意」及創新投資的股東,CEO除了要設法賺取合理(股東滿意)回報,管理層還要守法、透明及為規劃股東的長期利益……。

股東利益若不能凌駕社會利益,又怎能鼓勵有錢人投資「做生意」?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即是說,如果股東利益未受特別眷顧,投資的人少了,資本主義便會式微!事實上,在崇拜自由,主張放任、商業行為不由政府規範只循「無形之手」指引的新自由主義分子(Neoliberalism)心目中,這班「巨調」甚且放棄「佛利民信條」的商界尖端精英分子,簡直是離經叛道、是資本主義的罪人。佛利民雖享高壽(一九一二—二○○六年),卻未能看見這種重整甚且可說推翻其受上世紀七十年代以還環球資本家膜拜且奉為圭臬的「做生意應盡賺」教條,不然肯定會大發雷霆,指着對方的鼻子大罵。

不過,商界精英盡在其中的「商界圓桌」,所以做出在短期來說對股東不利的決定,皆因過去四、五十年,商界盲目賺錢,對環境造成破壞,令一般受薪階級過勞(過着「非人」的生活),讓大部分有其他人生目標的員工、為了餬口而終生做着非志願的工作,不能增進其本人的福祉還會拖慢社會進步;不但如此,為追求最高利潤而走法律和稅務漏洞(受惠的只是相對少數的律師和會計師),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常態,這樣做雖然滿足了股東貪婪之念,卻加重社會(納稅人)負擔,無法令更多的人受惠。

去年今日美國「商界圓桌」的「聲明」,雖然令不少「佛迷」不快,卻具劃時代意義,如果商界「齊心」,循着「聲明」建議的軌跡辦事,資本主義必然會在「疫情」過後,向前邁出一大步,那固然會令那些只知為股東牟利者痛心疾首,同時會使那些宣告資本主義已走上末路者大失所望!

二、

美國四大科技企業的行政總裁,七月二十九日就科技企業濫用「市場地位」的指控,出席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轄下「反壟斷小組」的「聽證會」,發言及答議員的質詢;這四位巨頭是臉書的朱克伯格、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皮采、蘋果的庫克和亞馬遜的貝索斯。瀏覽這四份報告,筆者認為最有益有建設性的,是貝索斯長達十二頁的發言稿,它令筆者記起一年前那宗「商業圓桌」的舊事,遂作本文。

貝索斯這篇「證言」,是對其生平、創業經歷及抱負的陳述,不過,他對有關出身部分,含糊其詞,避過他母親十七歲中學未畢業便產子以至不提生父的細節,亦對婚姻生活不着一句,雖然降低了「可讀性」,卻切合堂堂國會莊嚴辦「正事」的場合……。貝索斯在普林斯頓讀電腦科學,畢業後做過短暫的電腦工作,考入一家對沖基金,於三四年間升至高級副總裁;一九九三年他決心創辦「網絡書店」,請辭,上司聽完他的創業大計,說這確是好主意,「但像你這樣已有高職優薪的人,不宜冒這種風險」。當年的網上生意可說開風氣之先,風險極高,上司因此有此回應;但貝索斯滿肚密圈,對前景充滿信心……。

亞馬遜的創辦資本一百萬(美元.下同),來自他的雙親(生母和後父)及大約五十名被他說服的「投資者」,他們中大部分對貝索斯信任有加,不然,這些對「Internet」茫茫然的親友,不會把「半生積蓄」交給他去冒險。

中環人皆知,於九四年開張的亞馬遜,至二○○一年第四季才首度去赤見黑,此前六年多一共蝕掉三十億;不難想像,在這段「燒銀紙」期間,華爾街惡評如潮……。一九九七年五月十五日以每股十八元上市的亞馬遜,網絡狂潮時曾見一百一十元,但科網泡沫爆破後直插至一元七角三仙,十七日(周一)以約三千一百六十元收市(貝索斯的身家達一千九百七十多億),股價漲了不知多少倍的升幅,反映的正是這二十多年來亞馬遜的成功!

〔賺錢以外的社會責任.二之一〕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