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16日

張釋之

二次回歸對反對派而言無異一場革命

在維護國家安全上,香港在內地人眼中不啻為「無掩雞籠」,其實在外國以及現在動輒聲稱港人自由權利受威脅的反對派眼中,何嘗不是如此。內地民眾還不過有此觀感而已,回歸二十多年來在香港的政治自由中不識國家主權為何物的香港反對派,則是切身體會了缺乏任何約束而天馬行空的境界。

回歸前因懼怕中國中央政權而紛紛移民西方的港人,前些年大量回流,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回歸後對香港事務肆無忌憚「自豪」地插手,都是這種境界最充分的說明。只要對香港的反對派作稍微深入的分析,就不難判斷,中國的一切他們固然絲毫不能忍受,但他們自己從未反躬自省的是,憑他們在香港的作為,固然可以成為西方政客甚至西方政府的座上賓,但如果他們在西方土地上改變客人的身份,則要麼做規矩守法的外國公民,要麼就要被外國的「規矩」修理,反正要想在外國的土地上同樣為所欲為,實踐被他們在香港發揮、演繹到出神入化的自由民主理論,可以肯定是休想。

香港「無掩雞籠」難以置信的自由度,導致反對派如今受不得丁點約束,面對中央政府的國安立法,他們似乎受了天大的委屈,發出的反對自以為理直氣壯,以西方價值傳承者而自得,但究其實,明顯是長期被縱容嬌慣者的自以為是。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6月15日刊登在《信報》的文章《國安法:香港互聯網自由頭上一把刀》就正是這樣的代表。

動輒要求西方干預制裁

莫議員認為,香港有國安立法後,「與外國溝通交流也有可能被指控『勾結外國勢力』」,「爭取國際社會關注香港事務,亦有機會被冠以勾結外國勢力的罪名。」這個推演,首先把過去香港反對派在國際上表演的角色裝扮得很清純。近年來的實際是不是止於這樣,莫議員作為到西方國家找他國政要「投訴」香港情況的一員,應該比普通市民心裏有數得多。他的同道們遠不是到西方國家發表一點言論那麼簡單,而是動輒要求西方干預和制裁,提供的建議手段由從前呼籲否決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而至現在制裁香港和中央政府官員,連香港的選舉主任名單都周詳地向他國報備。這就是他們「與外國溝通和交流」以及「爭取國際社會關注香港事務」的方式。

其次,不知莫議員有沒有過逆向思維,在他們眼中神一樣存在的西方民主自由國度,其政治活動家如果不是到中國來隨便發表批評自己國家的言論而已,而是到中國來直接與中國政府聯繫,要求中國政府干預和制裁自己的國家,會是什麼情形?莫議員之所以不可能有這樣的參照,一來中國不會去干涉別國的內政,不會吸引別國的反對人士直接前來要求中國政府干預和制裁他國;二來外國的政治活動人士除非想要借助外力政變,否則鮮有香港反對派這樣無法無天、毫無分寸的人,會以實際行動要求中國對自己國家不利。當然,中國既沒有干預他國的意願,也不具備美國這樣動輒干預和制裁他國的實力。

莫議員又認為,國安法的罪名涵蓋範圍廣且定義模糊,因此「憂慮中國式網絡言論審查將全面入侵」。好一個「入侵」,表達非常明確。中國維護國安有自己的《國家安全法》,香港作為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行政區,須與全國一同履行維護國安的責任,這是義務,是主權國家的應有之義。香港絕非獨立的政治實體,這一基本事實是抗拒回歸的反對派始終不能接受的現實,才會有「入侵」一說。

莫議員文末的結論是,「如果全球坐視不理,讓侵犯自由的事情在香港發生,誰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這是由「中國入侵」引申的結論。然則,香港是中國的香港,如何維持香港的國際都會地位,中國政府自有其政策和應對,為什麼要「全球」來理?莫議員希望「全球」如何來理?

乏最起碼的國家主權意識

每個國家實行的制度,是與其國情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階段和現實相適應的,不管今天西方的發展如何讓人艷羨,但這些國家同樣經歷了一個不能省略大部分步驟的過程。就如環保,西方發達國家如今的發達優雅,是經歷了大規模破壞環境的歷史階段的,「霧倫敦」變得清澈,也不過幾十年的光景。再說人權,美國沒有白人初到美洲時對印第安人近乎種族滅絕的經歷,也沒有十八世紀大規模販賣黑奴和對他們的殘酷奴役,就不可能有現在的強大所需的發展基礎。只因為那些歷史已經走遠,就以為美國天然就是如今的模樣,以今天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制度標準衡量全世界,這不過是浸泡在富裕社會中想當然的幼稚而已。

更何況,對西方現今制度的好壞評判並不就是只有香港反對派所持的唯一一套標準。以這次新冠疫情為例,西方國家至今拒不承認中國應對疫情所體現的優勝之處,但檢驗的標準只能是中國的抗疫成績,可以肯定,如果中國自始至終採取與美國一樣的做法,一場疫症下來,後果將難以想像。在現實面前,香港反對派不能一味表現得如同受盡寵溺、由着性子唯我獨尊的嬌兒。

正因為香港不少人缺乏最起碼的國家主權和安全意識,要實現真正的回歸,對這些人而已,可說是從零開始,難度之大,決不會亞於一場革命。但悲觀的是,其中一些人長期被嬌縱而失去了接受普通道理的可能,除非移民他去,到西方樂土上追求和實現徹底的自由民主理想,否則,任何形式的革命恐怕都無法觸及他們的心靈,真正的回歸對這樣的人而言,似乎已注定不可能。

張釋之   新範式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