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16日

社評 社評

正視歷史人物功過 拆雕像勿矯枉過正

美國一宗黑人命案掀起反警暴及反種族歧視示威浪潮,蔓延至歐洲諸國,並且演變為反蓄奴和反殖民,更引發清算歷史人物的爭議,不少雕像遭塗鴉、破壞、推落河,甚至移除。影響所及,美國的哥倫布像被斬首,英國的邱吉爾像被針對,這位率領聯合王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擊敗納粹德國的英雄級首相,於逝世五十五年後面臨清算危機。

面對示威者要求政府拆卸邱吉爾像的呼聲,英國首相約翰遜強烈表示不同意:「如果我們開始清除一切不符我們取態的紀錄和圖像,我們是在撒一個彌天大謊,是在扭曲我國歷史。」較早前,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用以紀念科爾斯頓(Edward Colston)的雕像被示威者推倒扔進河中,位於倫敦一家博物館門前的米利根(Robert Milligan)雕像被工作人員移除,兩者的罪名同樣是買賣和奴役非洲黑人。

在美國,示威者亟欲除之而後快的「雕像黑名單」更是五花八門,哥倫布固然淪為洩憤目標,南北戰爭時期幾乎所有曾經擁有黑奴的將領皆成眼中釘,例如著名的南軍將領羅伯特.李(Robert Edward Lee)。

歐洲除了英國以外,拆雕像的風潮傳至比利時,十九世紀殘暴統治非洲剛果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變作不受歡迎人物。意大利米蘭市一尊紀念著名記者蒙塔內利(Indro Montanelli)的雕像亦成為攻擊目標,原因是他在一九三六年隨意軍入侵埃塞俄比亞時,娶了一名用金錢買來的十二歲厄立特里亞女童。

清算歷史人物雕像的風氣恰似水銀瀉地,有人戲稱為「美國版文革」或「西方版文革」。平心而論,反警暴、反蓄奴和反殖民基本上不乏正當性,但若以雕像為開刀對象則未免矯枉過正,而且流於形式主義,既不能解決眼前的現代問題,也容易產生扭曲史實的弊端。

舉凡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當然不可能十全十美,總帶着或多或少的人生污點。以邱吉爾為例,顯赫貴族出身的他可說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紈絝子弟,也許因此導致他的言論往往存在着種族主義傾向,但評價其功過應該從整體着眼,有必要藉着移除雕像抹煞其歷史地位嗎?若然談到反殖民,英國幾個世紀以來的歷史都跟殖民主義糾纏不清,難道那個時空之下的所有雕像包括維多利亞女皇等等都要移除?

回頭看看香港,由於受過英國殖民統治,目前仍然存在着大量相關的文物古蹟。中環有一條伊利近街(Elgin Street),不但涉及殖民主義,甚至關乎國仇家恨,因為紀念的主人翁是英國專員伊利近爵士(James Bruce, 8th Earl of Elgin),中文文獻也有譯作第八代額爾金伯爵,一八六○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作為英國首席談判代表的他,得知英國外交人員被清軍擄去虐待至死,下令火燒圓明園。若要政治正確,伊利近街非改名不可,但從尊重歷史的角度而言,維持原狀是最佳做法。

歷史人物孰是孰非,可以討論,可以研究,大原則是正視,而不應該無視。約翰遜說得對,但凡不符現代人價值觀的紀錄和圖像就清除的話,無異於扭曲歷史。唯有正視歷史癥結,汲取經驗教訓,才有可能改變不公平的現象,正如非洲裔布里斯托市長里斯(Marvin Rees)所言,只有從政治制度着手,解決社會流動性對人發展能力的限制,才能消除種族歧視的問題。

拆雕像風潮傳至法國,總統馬克龍說道:「國家不會抹去任何歷史的足跡和名字,不會忘記他們的作為,不會拆除任何雕像。我們更應該清晰審視歷史,特別是跟非洲的關係。」

拆雕像解決不了種族問題,也釐不清殖民主義的真相,反而模糊了焦點。與其清算歷史人物,不如以史為鑑,實實在在拿出革除社會弊病的辦法。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