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5月9日

周文港 劉敏輝

分階段通關 應建基於科學互信便民

香港市民,尤其商界、旅遊業從業員和跨境學童家長,心中有不少疑問,就是正當感染個案和死亡個案都分別高香港超過1100多倍和17200多倍的美國都在解除封城令和重啟經濟之際;而截至5月5日為止,內地尤其廣東以及香港、澳門的本地個案已見新低,其中廣東的本地病例只在個別日子有零星個案,期內香港連續16天沒有本地個案,而澳門更加是連續27天沒有新增個案;大家都不禁問一句:在通關問題上,我們還在等什麼?

早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你問我現時口岸的放寬,今日仍不是時候。」並且表示:「如果因為關口守得不緊以致有很多輸入個案,這樣是很不值得的,所以現在不是時候研究放寬我們的海、陸、空口岸。特別在陸路口岸方面,如果要放寬,相信要雙邊一起做,因為我們陸路的邊境是很近的,一走過去便是深圳,如果只是特區政府放寬這個14日的檢疫,而深圳仍然因為需要防止輸入而有14日檢疫,其實作用並不大,所以一定要與內地有關當局磋商。」由此可見,特區政府既擔心來自本地的民粹壓力,更大程度上是仍未與粵澳兩地談妥三邊通關安排的措施,唯有延至6月7日左右才能有新的公布。

三地通關癥結

其實,現在粵港澳三地在通關問題上,各自都有對入境人士實施14日隔離令的措施。就算各自都有放寬意願,一旦大家各有顧慮而放寬步伐不一致而引起當地居民反對,都會成為當地政府的顧慮之一。值得大家留意的是,近一星期粵港澳三地已經開始分階段「放寬」通關;當中包括澳門衞生局收到香港方面通知,將豁免一些在澳門完成醫學觀察的香港居民,返回香港時不需要再隔離14天醫學觀察,但只限香港居民,以及需要符合包括在澳門完成醫學觀察當天或第二天需要到達香港,回港前沒有到過澳門的醫療機構或接觸過確診患者等。至於澳門何時放寬香港居民入境,暫時未有時間表。此外,香港特區政府於5月4日公布,指明在內地設廠的香港企業擁有人及一名人員或最多兩名公司人員,可以在回港時豁免隔離;很明顯,相關人士若入境廣東時仍須面臨14日隔離,這種「單方面豁免」亦是徒然。值得留意的是,廣東省衞健委方面已經向有關報章證實,廣東將採取「粵港澳三地隔離醫學觀察結果互認措施」,港澳相關入境人員若同時滿足三項條件,包括在港澳已完成14天隔離醫學觀察並持有《強制檢疫令》或《完成醫學觀察通知》、在完成隔離後24小時內入境、入境時持有合資質機構開具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則可免除入境後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這可謂近日一大進步。但看深一層,這應只是針對內地居民返回內地為主,與一般港澳居民似乎沒有太大關係。

制定共同標準

借鑑內地不同城市逐步放寬封城令的經驗,成功之道在於實施「健康碼」制度。浙江省杭州市早於2月11日率先推出「健康碼」制度,實施市民和擬進入杭州人員的「綠碼、紅碼、黃碼」三色動態管理,並與釘釘企業復工申請平台打通。市民和擬入杭人員可通過支付寶App等管道自行線上申報,在填寫健康資訊、14天內是否接觸過新冠確診病人或疑似病人等資訊後,通過審核後將產生一個顏色碼,領取綠碼的人員憑碼通行,領取紅碼和黃碼的人員須按規定隔離並健康打卡,滿足條件後將轉為綠碼。「健康碼」制度的實施,全國各地紛紛仿效,而且已經能在2月底左右做到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內健康碼互認或者是跨省互認。而今次疫情重災區武漢以至整個湖北,就是充分利用了這套制度,令全國各地都比較放心地接受湖北人民返回當地復工復產。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尤其食物及衞生局官員很有必要盡快認識這套制度並加以實施(可以姑且叫做「港康碼」);實施之後,更有需要與粵(「粵康碼」)、澳門(「澳康碼」)兩地盡快做到互聯互通互認,成為「大灣區健康碼」;這套認證制度,既可減少重複檢疫和重複填報,亦可建基於科學、互信、便民的原則,逐步而且盡快地分階段恢復與內地的通關,而非目前只按個別群體需要而進行的低效益通關安排。如果香港市民仍有憂慮,香港特區政府可以在檢疫物資和能力容許的情況下,實施「以控制感染風險為本」的通關措施,而不是一直以極高成本的「封城」方式消耗全社會力量。因為封城封關愈長時間,會加大香港中轉港地位不斷萎縮的機會和壓力,對香港經濟發展影響極為深遠。

值得留意的是,5月1日開始,內地已率先與南韓開啟商務入境「綠色通道」或「快速通道」出入境安排,為恢復必要經貿往來開綠燈。內地10個省市和南韓全境的商務旅客,即日起只要出發前在當地完成健康監測,入境後的隔離時間將由之前的14天,大幅縮短至一到兩天,而內地與新加坡等東盟各國亦將推行類似安排。既然國與國之間都可以,那麼粵港澳3個省區又有什麼也不可以呢?隨着疫情進一步受控,分階段通關的安排,其關鍵已經不在於可以與不可以,而是如何建基於科學、互信、便民的原則上,實施「以控制感染風險為本」的通關措施。恢復香港的健康和繁榮穩定,需要全民用智慧去努力爭取。

周文港為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劉敏輝為該所一級研究助理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