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4月21日

孔永樂

疫情持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仍在蔓延擴散,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衝擊。最近,英國牛津及劍橋大學的經濟系教授發表報告,探討疫情對英美兩國經濟的影響,當中兩國的情況並不樂觀。從他們在3月底收集的數據顯示,英國57%的工人在過去一周的收入減少,當中8%更因疫情而失業,33%的工人預料將會失去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30歲以下的青年比40歲以上的人士更受到影響,30歲以下的青年認為他們在8月前失業的機會率更高。此外,自僱人士及收入較低的人士將會面對更大的困境。當中較低收人的人士面對更大困難繳交賬款,工人預計未來四個月的收入將減少35%,並會有更多時間在家工作。

年輕一代困難更大

美國的環境更惡劣。65%的美國工人在過去一周收入減少,當中11%因疫情而失業,40%的工人預料在未來四個月將會失去工作。重要的是,93%的受訪者認為他們會有繳交賬款困難。同樣地,低收入及青年群組較容易受到影響。無論在英國或美國,兩國的青年及低收入人士受到的影響較大,自僱人士同樣受到衝擊。由此可見,此類人士對疫情的抗壓能力較低。

經濟步入衰退已是必然事實。問題是,疫病會持續蔓延至何時,對全球經濟有什麼長期的影響? 在過去的大疫病中,短則一年內結束,多則可達至五至八年。從過去的數據比較,2003年全球因非典型肺炎而死亡的人數是774人,遠不及其餘有紀錄的大疫病。從此角度看,我們不宜將非典型肺炎後的經濟反彈情況作參考。反而,現時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去世的人數已超過十六萬人,這情況更接近人類史上遇到的大疫症【表】。

有研究曾指出,黑死病令英國的整體勞動力供應下跌25至40%,大難不死的農民因人口下降而獲得更多的耕種土地,在大疫症後反而變得富裕。不過,當時受黑死病影響死去的主要是60歲以下的壯年人士,這與現時的情況不同。此外,過去數十年的科技令傳統行業消失,不少新行業(如航空、旅遊及高等教育等)因科技變革及成本下降等而蓬勃發展,但是次因疫情封關等已近乎停頓。最近,國際勞工組織預測2020年第二季度將會有1.95億人或面對失業,就業不足及收入遞減的問題同樣嚴重。在歐洲各地,大多數居民已經因疫病居家數星期,有分析指出「居家令」、封城及增加社交距離的措施特別影響的領域包括採礦、採石,石油和天然氣開採、運輸,製造、藝術及體育活動等。基本上,除了政府部門外,其餘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相對於中國及個別新興地區,歐洲的經濟更嚴峻。自歐債危機以來,歐洲的經濟早已在低谷,年輕人的失業率超過25%。西班牙的失業率近年來已呈下降趨勢,但仍高達13.92%,25歲的年輕人失業率曾達41.5%;意大利25歲的年輕人失業率亦經常高企在30%。長期不景氣及生活開支昂貴令年輕人的前景更暗淡,歐洲各國最新的經濟挽救措施並不樂觀。長期在工會壓力下,企業需要遵守各種嚴格規則,難以自由裁員。另一方面,新工種增加量不足。當疫情持續時,政府必然承諾人民享有醫療及補助金。不過,若然疫病延至半年未止,政府早晚也要面對現實,畢竟醫療及補助金也日益增加,這筆錢要由勞動人口來承擔,但整體勞動力供應會因疫情而下跌。美國曾有一項追蹤調查的研究顯示,失業後教育程度不高的員工只能留在區內附近及接受待遇不高的工作。如果連這些工作都失去,很多人就會選擇退出就業市場,依賴政府補助金及聯邦醫療保險過活。長此下去,政府支出在GDP比例增加時,為因應支出上升難免會推出擴充性貨幣政策。在此情況下,我們更要提防寬鬆貨幣政策無法再誘發經濟增長,最終導致通貨膨脹的問題。

各國能力愈趨兩極

更令人頭痛的是,新一代大多傾向個人主義,同理心不足,人際關係淡漠,在疫症面前更出現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情況。在國際層面上,筆者不認為世界各國都會合力抗疫,畢竟在疫情之下,各地也出現各自封關,不團結及不協調的情況,甚至互搶醫療用品及禁止口罩出口等。在此情況下,我們只能依靠自己的國家及地方政府負起救濟經濟的責任。事實上,美國在1930年至1940年起開始落實大量公共工程,如興建林肯隧道、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等僱用大量人員,紓緩失業壓力,同時帶動經濟。這比提供失業金好,但政府要有長遠政策及能力壓抑日益高漲的民粹浪潮。

現時專家也難以預料疫情何時終結,世界的經濟正處於關鍵時刻。筆者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不會令全球化倒行,但各地預料需要更長的時間重回疫情前的水平。自由市場的原則預料會受到更大的挑戰,人們會更期望政府的干預。世界各國的經濟能力也愈趨兩極化,我們需要多一點實際解決方案,少一點口號式的承諾,避免散播仇恨及衝突。這樣才能在經濟困境下維持和平與安定。

孔永樂 城市智庫成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