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日
除了南極洲以外,全球各大洲均已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攻陷,世界衞生組織(WHO)將全球風險提升至最高級別的「非常高」,意味着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世衞公共衞生緊急事態計劃執行主任瑞安(Michael Ryan)表示,伊朗疫情可能比已知的更嚴重;英國廣播公司引述消息指伊朗確診死亡個案達二百一十宗,是官方公布的四倍多。南韓昨天單日新增接近六百宗確診病例,累計總數已超過三千七百宗,十八人染疫喪生,大部分出現於重災區大邱市及慶尚北道地區,與疫情相關的新天地教會創始人李萬熙被控以過失殺人罪。其他國家例如日本和意大利亦噩耗不斷,病歿人數拾級而上,美國也有第一宗奪命個案,死者是來自華盛頓州的五十多歲男子。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公共衞生學院講座教授梁卓偉出席電台節目時,認為疫情在技術上已算是全球大流行,香港還未「見頂」,目前確診個案大多屬群組效應,因此本港仍然適宜採取積極的圍堵策略,做好追蹤緊密接觸者的工作,「拖得幾耐得幾耐」。梁卓偉又告誡市民,應該謹慎以對,須儲備幾個月的口罩量,切勿掉以輕心。
勿掉以輕心,乃金石良言。現在不少人萌生一個避疫心態,以為離開人煙稠密的市區就可以除掉口罩,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招殃惹禍。最近幾星期的周末,愈來愈多人加入郊遊行列,或者前往離島親炙大自然,弔詭的卻是,郊區頓然變得車多人多,有人形容「行山旺過旺角」,至於前往郊區的車站和碼頭則排滿人龍。
香港醫學會前會長蔡堅指出,離島遊人如鯽,若自己或旁人是隱形的超級帶菌者,病毒仍可透過飛沫傳播,有感染風險,除非在郊野或離島獨處,否則應戴口罩。香港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說道,行山時會更大口氣呼吸,飛沫更易濺出,應該佩戴口罩。
郊遊之時除掉口罩顯然是一個誤解,畢竟避疫者眾,行山若然躲不掉人群,等於避不了飛沫傳播的風險。誠然,郊區和離島相對空曠,可是一旦熱鬧起來,始終難免近距離接觸。正因如此,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將取消人多聚集的「飄色」及「搶包山」兩項重頭戲活動,只保留其餘祭祀儀式習俗。
類似考慮見諸台灣的「媽祖遶境」盛事,幾經爭論之後,台中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由最初堅持如期舉行,終於改口宣布延期。美國《旅遊生活頻道》曾經將台灣的「媽祖遶境」與「麥加朝聖之行」及「梵蒂岡耶誕彌撒」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無奈疫情威脅之下,「媽祖遶境」不得不延期。另一邊廂的沙地阿拉伯,外交部發表聲明,政府決定暫時禁止朝聖者進入麥加及清真寺,停向外國穆斯林發簽證。
香港人愈來愈熱愛行山郊遊,原意是舒展筋骨鬆弛一下緊張神經,問題是「獨自在山坡」的機會甚微,脫掉口罩企圖呼吸新鮮空氣無異於百密一疏。此外,行山郊遊緊記切勿亂拋垃圾(包括用過的口罩),否則又是自製病毒溫床。
表面上,香港的新增確診個案有放緩趨勢,然而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強調,疫情依舊嚴峻,沒有條件放鬆控疫措施,至少要連續十四日沒有確診病例,不論是輸入或本地個案,才算是疫情穩定;之後仍要視乎內地及世界各地情況,若連續二十八日沒有任何確診病患,這場瘟疫才算結束。何栢良警告:「香港放鬆七日可以變成南韓,放鬆一個月可以變成武漢。」他提醒市民每當離開住所就該戴口罩。
談到儲備幾個月的口罩量,對於很多人來說是苦差,但在防疫不能鬆懈之下必須盡力而為。現在搶購口罩的不止於香港人、內地人和亞洲人,病毒全球蔓延即是世界各國都加入爭購,及早準備才符合自保之道。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新議員表態爭「區一」 素人背書左右入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