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19日

李道

完美的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香港既未做到完全免疫,確診人數不斷增加,以致在口罩、封關、檢疫隔離等防控工作,都鬧出了軒然大波。究竟該怎樣應對疫情?甚麼才是「完美的抗疫」?

完美的口罩要自給自足?

口罩慌,無疑是許多市民的切膚之痛,過去數日大家都為此惆悵不已。在「完美的抗疫」下,當局理應確保口罩供應充裕,足夠滿足市面需求有餘。

簡單計算一下。以全港750萬人口計算,每日需求量基本為750萬個;如果計及吃飯之後更換一個,即使省下晚上回家不必再戴,理論上每日也要1500萬個:再加上,專家指最好每4小時棄舊換新,即約莫早上一個、午後一個、黃昏一個(回家後不戴),則全港每日將消耗2000多萬個口罩。然而,這個數字仍嫌不夠,因為當今恐慌之下,家裏人均至少要有一盒50個的儲備方夠安心,否則難免都想在街繼續搜刮。

遺憾的是,即如內地,疫前口罩日產量只得2000萬個,僅僅相當於香港一日的理想需求量。換言之,除非香港的口罩生產規模能達內地級數,包括花上相應的土地、人力資源等等,否則也難言在口罩上自給自足。畢竟,不假外求乃是最理想狀態,尤其考慮到一旦疫症蔓延全球,香港在外採購口罩必較現時困難。除中國外,目前感染人數最多的日本,疫前國內口罩存量雖達10億個,但自確診首宗病例,短短兩周的口罩出貨量已達10億個,而最新廠方即使加快生產,月產量亦只得6億個,即日均產出僅為2000萬個。

雖云,香港無論於口罩存量,抑或口罩生產等方面,均存在着優化空間,包括可將口罩列為法定「儲備商品」;不過,若然遇上突如其來的龐大需求,實際作用只怕杯水車薪,措施或可確保醫護等前線人員的需要,但卻難回應全港市民天文數字般的需求。

除口罩外,還有糧食、食水,以至石油、汽油等等,皆屬「戰略儲備」;凡此種種,我們又應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及土地資源,去確保供應充裕呢?查香港水塘存量,便僅相當於目前半年使用量,當中尚未計及恐慌一旦「自我實現」的額外需求。不少國家均視農業為戰略產業大加保護,但完美達到糧食自給自足的又有幾多?整個歐洲大陸,只得法國做到基本糧食自給自足,其餘地方皆唯有依賴入口;試想,香港糧食自給率倘要達到100%,須花費多少土地才可養活750萬人?何況,香港水土條件未必適合栽種稻米,以至葡萄、榴槤等各式蔬果。我們過去賴以成功的,正是透過其他高增值產業賺錢,然後拿錢購買其他地方的產出;口罩情況亦然,除非口罩價格因嚴重供不應求而變成高增值貨品,或因疫情異常嚴峻到將口罩廠列為戰時狀態的軍工廠般,否則香港勢難確保包括恐慌時完全自給自足的完美狀況。

完美的封關不忌器不退出?

口罩供求問題,所涉及是經濟即生產考慮;在封關爭議上,實也不能避開經濟及社會不談。眾所周知,香港跟內地往來十分頻繁,每日既有大量港人跨境上班上學「中港兩邊走」,市民亦仰賴內地供應各種各樣的物資,包括上文提到的口罩和食物等。全面封關對疫情管控而言,不失是個完美之策;但有謂「投鼠忌器」,抗疫時難免要忌諱對經濟社會的打擊。

澳門的防疫工作比香港狠辣,很早就限制旅客入境,甚至早於新春已敕令賭場關閉;相關措施贏來港人一再羨慕,當地還很早連續幾日零新增確診。然而,短期情況雖則稱好,長遠發展卻毫不樂觀。賭業及旅業乃澳門經濟命脈,據澳門當局估算,賭場每關一日便損失8億收入;這段日子裏,為了抗疫滅「鼠」,澳門經濟之「器」究竟承受多大代價?恐怕不堪想像。

目前,誰也說不準疫情何時結束,亦即經濟止血並無時間表;而更重要是,連串狠招的退出路線圖,標準又應如何釐訂?必須留意,澳門自身的零確診,便不足以成為退出憑藉,畢竟內地每日仍有數千新增個案。不過,當內地卒之有日零確診,屆時又應否多觀察14日?再者,相關觀察期應否訂於病毒潛伏期兩倍的28日,以至三倍、四倍時間?此外,還不排除有人質疑內地虛構抗疫捷報,繼而要求更長時間的觀察。尤有甚者,乃世衞顧問指出,全球或多達三分之二人感染病毒,意味疫情可能淪為各地風土病;那麼,狠招又將如何退出?有謂易請難送,基於對經濟前景的憂慮,美國QE至今也未完全退出;封關之類的抗疫手段,難道不會命運相同?

在香港,近日不同業界已出來叫苦,就連補習社都恐支撐不住,預料今輪香港衰退及結業裁員潮將非常猛烈。單計訪港旅客,旅發局指2月上旬日均數字暴瀉至不足3000人,比沙士最慘時的日均約1.4萬人還要可怕。醫學上言,封關或屬完美抗疫政策,惟通盤考慮的話,措施又是否絕對完美?除了投鼠忌器,西方亦有言不要將嬰兒跟熱水一起倒掉。

與其說時機成熟,不如說為了止蝕,澳門賭場關閉近一個月便告重開;不過,如果缺乏內地客,經濟效益又有多大?

完美的隔離反而遭反對?

封關之下,退而求其次的強制檢疫,即要求曾到內地人士來港後隔離14日,肯定不屬「完美的抗疫」。惟弔詭的是,措施尚有更不完美之處,原因是受制市民反對而缺乏適切檢疫中心,故防疫工作不得不再退而求其次,被迫實施自律性質的家居隔離。

爭取「完美的抗疫」不是天經地義嗎?為何有人卻因NIMBY(鄰避效應)而拒絕?這正好說明,世上沒有絕對的抗疫措施,抗疫措施必須平衡各種因素——只是今次投鼠所忌之「器」,不是宏觀經濟而是區內居民的切身利益與恐懼。

坊間有人提出反建議,譬如可將檢疫中心設於迪園或郵輪,不必再打民居或民居附近的主意。顯然地,這也是將NIMBY因素凌駕醫學因素,始終相關地點皆設中央冷氣、或本身不甚通風,專家已指明不適合隔離用途;醫管局早前將病人置於不設負壓的病房時,便被罵得狗血淋頭。諷刺的是,正當不少港人訕笑內地頒布可動用私有財產抗疫,認為有損自由;那麼,為何我們卻反過來向私人產業施壓?

有人還擔心,容許病癒人士出院或增加社區播毒風險。這種憂慮固然有實證支持,醫學界誠應對此仔細研究,確保出院者不再具有傳染性。可是,要極端地做到「完美的抗疫」,最理想似乎是將所有確診者終身囚禁,甚或索性永久棄諸荒島!唯有如此,關於再傳染的恐慌才能減至最低!

完美地收緊?萬全的平衡!

事實上,所謂「完美的抗疫」,未必是在某個方面收到最緊,而是要達致各個方面的最佳平衡,不能顧此失彼。此所以,過份追求單一方面的收緊,本身已是不適切了,更遑論在「沒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下,要求爭取單一方面的過度收緊。

今日香港政治攻訐嚴重,爭取所謂完美的壓力無疑更加尖銳。市民擔心口罩不夠絕對情有可原,但過程中卻不難看到,別有用心者利用種種荒誕的「假新聞」煽動坊間恐慌;可以說,當前最憂心口罩不足的,要不是學歷較低易信謠言者,要不是向來深信黃媒的深黃一群。醫護界「不封關、就罷工」一役,固然是後區選新工會湧現下的初試啼聲,不惜重演損人把戲來爭取政治訴求;在各區遍地開花堵路抗議檢疫中心選址,更重現了昔日的暴亂戲碼。

始終,將市民健康放在首位,不等於目空一切、無所不用其極,投鼠投到器物盡毀也不足惜。抗疫工作既屬醫學專業,也屬宏觀公共政策,兩者必須結合考慮方成。再極端地言,站在衞生角度,口罩誠非每4小時更換最好,而恐但凡沾過唾液就應更換;惟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供不應求時總要折衷,難道鬧饑荒糧食不夠還問「何不食肉糜」?倘真全面封關、完全隔離,須否禁止湖北港人及郵輪港人返港?香港又可否一如一些黃絲所願,有條件長期跟內地切割?

為了抗疫,香港可以去到幾盡?要實現真正「完美的抗疫」,萬全平衡點又到底在哪?

李道_時事評論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