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月6日

鄒崇銘

細析明日大嶼的產業黑洞

明日大嶼除了在基建造價上,可能構成一個逾萬億港元的無底洞,全面蠶食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也可能在經濟和產業效益上,同樣構成一個無比巨大的黑洞。長期以來,在香港土地總能點石成金的迷思下,人們一味只看「有什麼地用」,而完全不問「地有什麼用」,漠視開發土地模式的真正產業效益,因此一直對這個巨大黑洞視而不見,甚少討論。

毫無疑問,香港土地總能點石成金的迷思,乃源於對地產霸權近乎邪教般的狂熱崇拜。自1980年代起,在聯繫滙率和負利率的驅動下,香港經濟全面向金融地產傾斜。這不但令大地產商得以呼風喚雨,也令一眾及時上車的業主累積財富(儘管在樓市泡沫爆破時燒炭的亦不少)。而代價卻是全民投入樓市炒賣,不事生產,工商百業在高地價下苟延殘喘。最終所有人皆只知造地賺錢,卻忘記了造地的真正用途是什麼。

事實上,一年多前《施政報告》宣布建造面積1700公頃的人工島,計劃唯一能夠確定的工作目標,便是提供26-40萬個住宅單位,當中並將有多達七成公營房屋(儘管已大幅超出官方人口增長估算)【註1】。餘下明日大嶼填海用地將會作何規劃,土地用途如何分布,有何產業定位,詳細論證和細節內容一直至今皆完全欠奉。

明日大嶼彷彿只是在地圖上劃一個大圈,但圈中到底將會放這什麼,至今仍只放了一個大問號!

第三個核心商業區?

明日大嶼最常被提及的用途,是建立繼中環和九龍東之後的第三個商業核心區。按照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的說法,現存中環核心商業區佔地逾170公頃,提供共約480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交椅洲人工島亦會有逾百公頃的土地,提供約400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第三個核心商業區並可創造20萬個就業職位。

然而,根據規劃署在《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中,對甲級寫字樓用地需求的估算,至2041年亦不過有106萬平方米樓面面積的短缺,僅需8.9公頃土地而已。而非核心區的甲級寫字樓面積更會出現126萬平方米的盈餘,約多出10.5公頃土地。一般商業用地更會有355萬平方米的盈餘,約多出32.3公頃土地【註2】。

事實上,現時全港核心及非核心商業區的甲級寫字樓,總樓面面積亦不過760萬平方米,交椅洲人工島將令甲級寫字樓供應大增超過50%!提出如此大規模的新增供應,原因只可能有兩個:其一是非理性亢奮地作出錯誤的決定,務求推倒現時甲級寫字樓的市場!其二則是規劃背後隱藏着不可告人的規劃腹稿,人工島的真正用途至今仍未向香港人披露。

世界和大灣區「雙門戶」?

除了第三個核心商業區之外,明日大嶼另一重要定位,就是連接機場和港珠澳大橋,充當通往世界和大灣區的「雙門戶」。不無荒誕的是,機場和大橋位於大嶼山的西北面,明日大嶼卻遠在大嶼山的東面。由於地理布局的不合理,故需花費天文數字的基建開支,六項優先交通項目成本逾2700億元,才能把兩者勉強連繫起來。但這個門戶唯一的出口,卻只有連接港島西的公路和鐵路。

與此同時,整個九龍和新界東地區、全港逾六成人口居住的地區,皆難以和這個孤島般的雙門戶聯繫。假如要從九龍前往交椅洲,便只能依賴現有的東涌線、西隧和青馬大橋等,繞一大個圈方能抵達。這些啟用至今已經四分一個世紀的交通網絡,在未來四分一個世紀,是否仍足以承受新增的需求壓力,實在不無疑問。

事實上,正在如火如荼地動工的東涌東新發展區,已填海多達130公頃土地,並提供87萬米商業樓面面積,數字已達交椅洲人工島逾兩成。還未計算面積150公頃的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同樣是連接機場和大橋的主要門戶。為何雙門戶會選址遠在天邊的東大嶼山,而不是東涌和北大嶼山的就近位置?難道運輸和物流設施也要放在交椅洲嗎?這同樣是耐人尋味的產業規劃。

倒是在今年6月,廣州市政府曾就「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進行諮詢,重點是加強廣州與大灣區城市的交通聯繫,包括連接白雲機場和深圳寶安機場的第二條廣深高鐵。深圳市政府去年編制的「對外通道布局規劃研究」,更把這條新的高鐵進一步南延至香港的「東大嶼新中心」,爭取2030年通車。但運輸及房屋局已否認有興建新高鐵的計劃。

然而,假如真的沒有這些隱藏着的跨境交通腹稿,明日大嶼作為雙門戶又能從何說起?

到底明日大嶼是否就如現時官方已公布的規劃,抑或尚有隱藏在香港人視線以外的腹稿?假如答案是前者的話,則這個空前絕後的巨大填海計劃,便只能宿命地淪為一頭「超級大白象」,令我們的財政儲備盡皆「倒錢落海」;假如答案是後者的話,則超級大白象便立即變成「超級黑箱」,香港人至今仍完全被蒙在鼓裏。我們的財政儲備往誰的口袋裏送?也不要說否決權了,就連知情權也沒有!

超級大白象與超級黑箱

這個超級黑箱好像有點匪夷所思,但卻絕非無中生有和危言聳聽。假如大家不太善忘的話,當記得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完成最後報告前,並且連不少政府高層皆不知情之下,明日大嶼已強行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搶閘推出,並剛好趕及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前出台,構成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結果則是林鄭月娥作為地方首長,曾經獨享與習近平主席並肩而行的特殊禮遇。

站在這樣一個區域以至國家發展的高度出發,便可預見明日大嶼實在絕非一如既往、只是又一個改頭換面的地產項目。它將有力令傳統上信奉「high tech, high野」,對創新科技敬而遠之的香港經濟,一舉以「超英趕美」的驚人速度,躍身成為大灣區以至南中國最重要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人工島很可能正是產業策略不可或缺的一環【註3】。

就正如林鄭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已明白無誤地公開聲明:「香港過去一年在創科發展方面最振奮人心,影響最深遠的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自批示。習主席肯定香港擁有雄厚科技基礎和高質素的科技人才,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並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第99段)

從參與平台到全民控股

然而,隨着華為公主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美國對港輸出尖端科技的戒心不斷提升,再加上過去半年香港的政治動盪,就連北京亦正急速調整香港的經濟定位。林鄭已從不到一年前的大紅人,自殺式地淪為政治喪家之犬。儘管今年的《施政報告》仍堅持明日大嶼不會泡湯,但超級黑箱的本質是否已經出現變化,實在仍須拭目以待。

值得一提的是,《施政報告》同時提出搭建明日大嶼平台,「讓不同專業人士和青年人可參與構建人工島的城市設計、土地用途和智能、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措施等。」(第26段)

驟眼看來,似是採用了我在《選擇.未來:香港2030+民間替代方案》(2017)一書中,提出「全民控股的創新社區」的概念,以共享方式重新發展竹篙灣填海區,來作為取代明日大嶼的替代方案。主要建議是讓所有年滿18歲的香港人,每人皆持有土地權益的股份券(share coupon),通過自下而上的商議式民主,發展創新科技及創意產業社區。

毫無疑問,是我自己想多了。我所期望的是所有股份券的持有人,將能以自下而上的公投方式,決定竹篙灣填海區的產業結構分配(以代替由官方欽點特權企業的做法),並且共同成為這批新興產業的持股人。在特定的條件下,持股人亦可選擇「撤資」──將股份券從一個產業轉到另一產業,但就不能把它變賣和兌換現金。在金融科技(FinTech)日趨普及的今天,這些工作其實沒有太大的難度。

全民控股創新社區的主要意義,是令新興產業貼近市民的日常生活,持股人既將是產品的忠實消費者,同時亦能分享產業發展的收益。產業成果遂能通過在地市場的測試,然後才輸出到其他遙遠的海外市場(例如大中華以至「一帶一路」的市場)。填海區亦可因應產業發展的成效,才逐步擴大其發展規模,毋須動輒就押注上萬億的投資,換來一個空洞無物的產業黑洞。

因此這種自下而上的全民控股,同時亦是一種自內而外的產業模式【註4】,完勝那些或倒錢落海、或超級黑箱的「堅離地」產業政策。

肯定是我自己想多了。

(三之二)

鄒崇銘  影子長策會成員

註1: 龍子維、鄒崇銘:〈拆解明日大嶼「基建大鯨魚」〉,《信報》,2018年10月16日。

註2: 姚松炎:〈明日大嶼人工島的商業用地賣地收入估算〉,《眾新聞》,2018年11月7日。

註3: 鄒崇銘:〈今日公主,明日大嶼〉,《信報》,2018年12月16日。

註4: 鄒崇銘:〈「全球競爭力」的霸權論述〉,《這一代的鬱悶》。印象文字,2015。此文詳細探討Michael Porter競爭優勢理論對香港的適用性。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