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30日

李道

「港式抗爭」難成功輸出的原因

「港式抗爭」正在輸出世界,對於倫敦、加泰羅尼亞、智利等地的示威畫面,港人大概不感陌生。然而,在大家熱議彼此相同之處時,又有無留意箇中不同之處呢?

由堵塞道路、堵塞鐵路,到堵塞公共設施、堵塞機場等等,類似「不合作運動」確有「港式抗爭」的影子;另外「Be Water」的游擊式戰略、佩戴口罩應對警方催淚彈、透過加密通訊軟件來組織群眾等亦然。然而,凡此種種只是「形似」而非「神似」,外在手法雖然學到了,但卻缺乏至關重要的3個內在前提。

形似神不似 沒文宣配合

一、未有營造「仇警」氛圍,尤其是缺乏煽動仇警的資訊或假新聞。

很大程度上,現時香港的抗爭活動已由仇警所支配。儘管許多不利警方的訊息尚未證實、又或無法證實,相關謠言或假新聞卻已成功煽起仇警情緒。五大訴求之一的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以及漸成第六訴求的「解散警隊」或「重組警隊」,便皆衝着警方而來,甚至取代撤回條例成為最主要的訴求。

相對地,各地抗爭則依然以政治議題為綱,譬如倫敦的環保訴求、加泰的獨立訴求、智利的改善民生訴求,俱無因應警方反制而變得仇警,即使後者所用武力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家只要在影片分享網站搜索一下,就能比較一番:好像加泰已有示威者被警方射爆眼睛,警員還似「趕綿羊」般動輒用警棍擊打示威者,甚而公開地圍毆倒地示威者;以香港尺度看,已是一幕又一幕的醜聞,以至是朱經緯案和七警案了。

如果說,香港示威者已變得情緒化, 因為憤怨或不忿氣而不想收手,其他地方的示威者則還是保持理性,仇恨並無明顯滋長,包括沒見以鐵通、以汽油彈,甚至以刀鎅頸等嚴重暴力來肆意攻擊警員。當然,如果彼岸的警方亦鬧出強姦、姦殺等假新聞或真案例,人們相信也會變得仇警。不過,單是上述的爆眼、趕羊、圍毆片段,難道尚不足夠煽動仇警嗎?始終,感性仇恨肯定比理性訴求更難處理、更難化解,因此港式抗爭才會沒完沒了。

二、未有營造「黑色恐怖」,包括訴諸「起底」、「私了」等來遏制一切異己言行。

香港示威者之能夠成功堵路,固然勝在「罪難責眾」,警方難以驅走數以萬計的示威者。然而,即使示威者有時人數不多,卻也能夠在地鐵車廂堵門,又或在馬路築起路障阻截車輛,原因又是什麼?理由正是「寒蟬效應」,其他市民擔心遭人「起底」或「私了」,所以都乖乖地忍氣吞聲。這股「黑色恐怖」,早於連儂牆爭議時已成功建立。

上述玩法,在倫敦地鐵裏便不適用了,原因在於示威者沒有「黑色恐怖」的護航。最經典一幕,莫如有示威者攀上列車上蓋企圖阻止行駛,惟其他乘客卻一起把他們拉下來。如果香港乘客仿效的話,肯定要付出不輕「代價」。不是說英國人就不會「私了」,不過遭受拳腳招呼的,則為那些「搞事」的示威者;而且,招呼程度只算「小懲大戒」,至少不似港式「私了」般動輒見血。

畢竟,各地示威者尚未否定警方執法,更未否定原來法律的正當性,是故遇上有人公然違法或擾亂秩序,有理有節的一方乃是普羅市民而非示威者。所謂「誰大誰惡誰正確」,港式暴徒在黑色恐怖及黑衣面罩下便足夠地惡,由網上到網下皆然;至於其他地方的示威者,則未有效消滅反對聲音,以至消滅一切反抗行為。

三、香港示威者秉持的是「無底線」抗爭,過程中不惜犧牲他人的自由與權利,就連「攬炒」都是終極目標之一;但其他地方的示威者,一來尚未有此「覺悟」,二來亦無視此為目標。

成熟民主社會的傳媒生態

的確,倫敦的環保分子既不打算抗爭到底,加泰的獨立分子則多是不欲本身資源被中央政府分薄,智利的示威者更是為了減輕稅負、改善經濟。也就是說,誰又會打算「攬炒」?豈不為了生活好轉而戰?

其實,即連香港的示威者,當抗爭活動威脅到自身飯碗、自身學額,也會糾眾非議政治打壓、也會在社交媒體改頭換面、特別是繼續在抗爭時蒙面隱身……示威者口中雖高呼「攬炒」,但現時主要當災的,僅是基層打工仔為主的旅遊零售業。換言之,就客觀結果而言,目前僅是「推你被炒」,示威者本身卻極力地「免於自炒」……

以上幾點政治宣傳(propaganda), 才是「港式抗爭」的最大特色。配合「不分化、不篤灰、不割席」等口號,皆在意識形態的層面環環相扣、全面包抄,否則香港也不會鬧至如斯境地。

事實上,由宣揚「公民抗命」到所謂「違法達義」,相關思想工程本非一朝一夕的事;其他地方在缺乏「形而上」鋪墊的大前提下,短時間內又豈能輕易成功複製「港式抗爭」?

還有一個深層底因,乃其他地方的傳媒生態終究不似香港。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必須有新聞自由;再深入言,新聞自由的目的,是確保不同聲音均可有效傳遞,以免社會變得單聲道,繼而容易被洗腦。情況就似普通法的法院,法官會確保控辯雙方皆有公平、平等的發言機會,好使陪審團充分考慮不同觀點,繼而作出公道、公允的決定。

縱然客觀持平的傳媒漸淪明日黃花,不敵嘩眾取寵者或花邊小報,但在西方成熟民主社會,政治光譜上的不同顏色,始終還有不同的傳媒代表,至少沒如香港般由網上到網下均由黃色傳媒獨大,藍色媒體基本是邊緣化的。

誠然,這多少是市民的自然選擇,某些傳媒的新聞處理確實吸睛,故收看人數較多實屬理所當然。不過,當考慮到選舉時所反映,黃藍支持者比率基本維持6:4(或55:45),則意味當下代表藍營的傳媒聲音不合比例地弱,藍絲聲音亦未好好在傳媒以至社媒上反映出來。

毫無疑問,這是香港畸形的政治環境所致。西方成熟民主社會的傳媒,皆由政商團體出資贊助,這個市場結果促成左右兩營可以分庭抗禮。至於本港,藍營傳媒則主要由中共支持,在毋須接受市場洗禮的情況下,相關愛國媒體長久以來都缺乏競爭力。儘管「佔中」後許多藍色網媒湧現,但一切都恐為時已晚、難以討回回歸以來——甚至回歸之前所失的戰地。眾所周知,網上世界早已是黃營天下。

因此,文宣之能夠塑造仇警、黑色恐怖、無底線抗爭等意識形態,黃媒的凌駕性市場地位絕對功不可沒,這亦是其他地方學習不來的。

「港式抗爭」能否輸出世界之議,對我們還有兩個啟示。

首先,即如民主地方,民間亦有抗爭訴求;否則的話,又何須輸入「港式抗爭」?換言之,假若「五大訴求」一一實現,包括香港終於落實民主普選,展望將來仍不等於抗爭就會絕跡,尤其受上述意識形態影響,「潘朵拉盒子」已經打開。

哪裏都抗爭認清偽命題

或曰,今次港人訴求又宏大又正當,只要「一戰竟全功」便可以下不為例。然而,不同地方、不同時間、不同市民,都可有不同的政治訴求。誰又認為環保訴求不宏大不正當?誰又確保經濟不會陷入周期性衰退?每一個不滿,都可成為抗爭發難的藥引。

必須留意,民主決策以至公投,實不足以擺平一切政治爭議。好像加獨公投應否進行、公投勝負如何釐定等等,答案就言人人殊,國際領袖也對此噤聲。又如英國脫歐,究竟脫或不脫,以及怎樣脫法,民主投票亦不見得能解決如斯複雜命題。反之,世界主流共識只得一個,就是各地政要都呼籲大家不應訴諸暴力而應訴諸對話,此誠不用民主投票都毫無爭議餘地的必然答案。

所以,另一個啟示是,與其討論「港式抗爭」的輸出,不如聚焦如何根本地避免抗爭。說到底,抗爭只是訴諸最後的手段——相信對抗爭者或當權者來說,除了別有用心者,這個說法乃必然正確。那末,為何連民主國度都有抗爭出現?什麼政治體制方可妥善處理不滿?民主究竟是箇中終點,抑或還有其他更理想、更完美的出路?比較「怎樣完善抗爭」這個偽命題,在非暴力的文明基礎上「怎樣完善治理」才更值大家深思。

李道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