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14日

社評 社評

政經危局下更急須解決「住屋難」

去年六月,特首林鄭月娥為了應對樓市過熱、市民住屋難的困局,宣布推出六項房屋政策新措施,包括把居屋、首置等公營房屋的定價與市價脫鈎等。一年多後,六大措施的最後一項:徵收一手樓空置稅正式上馬,政府周五在憲報刊登相關法例,並將於立法會下月復會後首讀。林鄭特地在Facebook網頁強調六大措施全部到位,顯示特區政府在處理本港住屋難這重要社會問題上並無走數。

花了一年多時間落實六大房策新猷是快是慢,見仁見智,期間經過起伏的樓價,如今則與當時大致相若。不過,跟去年夏天相比,香港政治、經濟狀況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樓市的基本因素也因此轉變,政府原定的先後緩急部署是否恰當,實在有必要具針對性重新評估。

自六月開始社會爆發反對《逃犯條例》浪潮,群眾運動引發嚴重街頭衝突,公共設施大受破壞,政府深陷管治危機,伴隨而來的是經濟下行壓力大幅增加,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已率先調低香港的信貸評級。在短短數月間,訪港旅客數字急降,消費、餐飲、酒店等生意慘淡,不少企業正緊縮開支及裁員。向來抗跌力甚強的樓市也呈現調整,樓價指數連跌三個星期,最新數據降至十九個星期(即接近五個月)的低位;業內人士預計中秋過後樓價會較顯著下滑,大概回到年初水平,約比現價再跌百分之五左右。

眼見政經環境惡化,樓市基調轉弱,地產建設商會周五呼籲政府暫緩推動一手住宅物業空置稅法案,以免樓價跌勢加劇。地產界代表的憂慮有他們的道理,畢竟樓市涉及建築、裝修、銀行融資、專業服務等多個環節,若樓價短時間內大幅下挫,的確可能令經濟環境雪上加霜。政府的角度則並不那麼擔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近期樓市交投雖稍為淡靜,但樓價仍處於高水平,認為樓市若能有秩序調整是好事。

不過,香港今趟反修例把本城潛藏的深層次矛盾和積怨一下子井噴式暴露無遺,其中土地及房屋乃毫無疑問的頭號根源問題,需刻不容緩設法紓解,是特區政府重建管治權威、政治秩序與社會穩定的關鍵,各方面包括中央政府都期望林鄭班子在住屋政策上有更大作為。周五,內地兩大官媒新華社及《人民日報》先後發表文章,批評香港遲遲不下決心解決住屋問題,令地產經濟獨大,中小企失去生存空間,中產向下「淪陷」,青年難覓上升通道,以至社會形成重大矛盾,當前的「反修例風波」也與此有關。《人民日報》的文章更強調,解決住屋問題,香港不能再等,並要求地產商釋放最大善意,不要囤積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過往官媒甚少對香港經濟、民生政策指指點點,今次直接批評房策,又特別針對地產商提出要求,反映北京非常希望特區政府能真正有效施政,以作為扭轉危局的突破口。

官媒以外,多個建制派政黨近期也紛紛提出各種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建議,包括更積極運用《收回土地條例》這把尚方寶劍,加快利用發展商手上的閒置農地興建公營房屋,以縮短公屋輪候時間。自由黨則提議政府把落馬洲河套區原先用作深港科技園的部分土地改劃為住屋用途,增加數以萬計的公營房屋單位。

這些倡議觸及複雜的政治、法律問題,牽涉巨大利益,政府在推動時可能引發大量訴訟,一時三刻不易落實。然而,際此非常時刻,特區政府應加倍魄力鋪排短、中、長期策略,鬆綁官僚因循關卡和財政用度,跨越既得利益的羈絆,盡早推出一些破格的措施,既挽救頹勢,同時逐步贏回市民的信任。林鄭要敗部復活,走出管治泥沼,離不開與市民廣泛溝通對話及展現解決民生實質困難的能力,否則一切也屬空談。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