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8月19日

龍子維

反送中自問自答——當市民變成曱甴

以下問題,全是在茶餐廳吃飯時所聽回來的,應該頗有代表性。

一、示威者經常聲稱為香港好,那麼他們又戴口罩和頭盔?唔見得光呀?

要回應這類反諷示威者行為不符道德的講法,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不戴口罩和頭盔,堂堂正正示威。

假如時光倒流,回到雨傘運動時的香港,應該沒有運動參與者會主動戴口罩和頭盔。但這是2019年8月的香港,經歷了6.12、7.21和8.11的香港。

所有因良知、或主動、或被動地捲入這種運動的普通人,都無法克服發自內心的恐懼,直面警察可以令人終身殘廢的武力、面臨10年或以上暴動罪名的秋後算賬。7月1日晚示威者梁繼平除下口罩,在被佔領的立法會議事廳宣讀《七一宣言》,能夠克服內心恐懼而知行合一地(不論你是否認同他的政治立場或行為)在一個議事空間作出堂堂正正的抗議行為,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做到。

可能出於錯誤印象,不少人以為在機場示威會比較安全,其實《機場管理局附例》寫得明明白白,舉行妨礙機場運作的集會而造成「妨擾或煩擾」,會被判處第2級罰則。香港人真的變了,這類變相的公民抗命,已經不知不覺成為「和理非」入場的「最低消費」。

如果有一天,示威者真的敢不戴口罩和頭盔去各區遊行,可能要驚的,是政府——因為成功克服恐懼的人,最可怕。

二、警察用武力有什麼問題?要香港回歸平靜,就要大大力打X示威者/呢班曱甴。

平行時空之所以會形成,當然不是單純地因為不了解真相。同一幅相片、同一段影片,只要發布者賦予不同的詮釋框架(framing),意識形態相異的受眾,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演繹。

深層恐懼

我相信現時香港人對未來都有廣泛的焦慮,一種存在每一個人心中的深層恐懼。只是大家表現的反應不一樣,面對極權進擊,有人選擇頑抗,有人選擇消極抵抗,有人選擇冷漠,有人選擇相信謊言。

為什麼罷工未能成為集體共識?影響經濟之類的說法,可能比不上要維持日常規律來得重要:返工是一種令人可以忘掉生命無常本質的規律,因為只要返了工,世界即使大變,也好像與我無關。

衞斯理一部短篇《規律》,談到間諜要殺掉敵國博士,手段最高的方法,不是威脅他的家人,也不是下毒暗殺,而是搞心理戰:當博士自以為人生非常得意順遂有意義時,間諜把博士3年來平常上班下班的路線劃成重複出現的直線,與工蜂往來蜂巢的路線幾乎一樣。這種瓦解人生意義的心理手段,讓博士不得不自殺。

人人也可以取笑博士。但細心想想,社會運動的無力感,不正正是心理戰下的結果嗎?千方百計讓社會運動看起來毫無寸進,重重複複就像工蜂的生活一樣毫無意義。無論讀者是黃絲藍絲黑衣人還是白衣人,都是某種意義下規律的奴隸,需要規律來編寫生命的意義。沒有規律的絕對自由,會令人恐懼;但發現了整個人生只有規律,也是把人推向地獄深淵的詛咒。

為什麼有些人選擇看不見大家所看見的?因為這意味要拋棄定義人生意義的規律:為什麼辛勤上班的警察丈夫會這麼暴躁,是誰打破了我美滿生活的規律?作為一個安分守己的小市民,為什麼只要有黑衣人出現,就會打破我日復日賴以過活的規律?這種失去規律的恐懼,可能是最深層的恐懼,決定了一些人一開始的選擇,一路累積起來,他們極度需要社會回歸正常。

當示威者都變成曱甴,對於警察與害怕日常規律失序的普通人來說,簡直可以說是一種解脫。有建制專欄作者明言香港正經歷「曱甴之亂」,這不是失心瘋之言,而是經過冷靜計算之下,透過語言和各種論述,把恐懼轉化成打擊的力量,為前線面臨崩潰的警員,提供大舉使用各式武力的「情緒語言」與「論述基礎」。

三、打曱甴就不用負責任了

這不是茶餐廳聽回來的,而是以上數段文字的直接延伸:這種情緒已經廣泛蔓延,所謂「民情逆轉」,就是一大班人選擇放棄道德思考,決定可以接受「較小之惡」,而最終忘記自己選擇了惡。

驚世之惡

阿倫特——作為研究極權主義的流亡猶太裔思想家——曾經在其論文集《責任與判斷》如此理解消滅猶太人的驚世之惡,是如何一步步煉成的:

「對較小之惡的接受,有意識地被用來制約政府官員和一般大眾,使他們接受邪惡本身……在大舉消滅猶太人之前,頒布了一連串漸進的反猶太措施,每個措施都被接受了,因為他們說,拒絕合作會讓事情更糟,直到不可能發生更糟糕之事的階段。」

似乎有相當部分的香港人,好像默許了警察和部分代言人以近乎hate speech的言論,把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示威者物化,然後放任恐懼情緒滋長,進一步以官方的語言來為這種行為背書,或默許,或不作為,最終就是容許怪獸日復日的成長,吞噬所有仍有殘存理性的人,不論他是警察、是建制派,還是其他仍有良知的普通人。

想香港仍能走下去的人,優先要處理的,可能不是政府是否撤回條例,或者不是警察是否會停止使用暴力,甚至不是解放軍會否進城,而是這種慢慢蠶食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恐懼情緒,令我們開始對暴力行為、對把人變成曱甴的危險講法,慢慢地覺得不在乎和麻木。

龍子維  影子長策會成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