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8月5日

社評 社評

罷工是雙面刃 極端化恐失民心

示威遊行持續不斷,警民衝突也隨之而「be water式」遍地烽煙,上周六旺角、尖沙咀和黃大仙,以及昨天港島西區和銅鑼灣,先後爆發多枚催淚彈,意味着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風暴沒跡象緩和。示威者以及參與集會公務員的訴求沒有得到政府回應,抗爭行動將於今天演變為三罷:罷工、罷課和罷市。

三罷行動有多少人響應?缺乏水晶球的我們無法說得準,不過據職工盟主席吳敏兒稱,該組織屬下所有工會已通過支持罷工,並呼籲會員參與行動,包括巴士工會、航空工會和港鐵工會等等;如果從事交通事業的員工響應三罷,今天的市面有機會處於半癱瘓狀態,因為各行各業即使不是主動參與,亦可能由於搭車不便而「被罷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題為《衰退風險》,指出暴力衝擊正逐步蠶食市民及國際社會對香港未來的信心,也影響外商來港經商及投資的意欲,長此下去將增添打工一族和中小企的壓力,甚至飯碗不保。陳茂波雖然沒有明確使用「罷工」字眼,但他呼之欲出地說,「目前正醞釀的一些行動」,影響到民生和香港賴以成功的根基,傷及經濟元氣,受害的將是市民,請大家三思。

抗爭者認為,罷工一天對於香港社會正常運作不構成太大問題,約略等於天文台掛起八號風球而已。關於這樣的論調,商界當然不同意,例如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批評,罷工是不良意識,此風不可長,即使只是一天或一小時,亦不支持。吳宏斌又質疑罷工能否令政府「跪低」,更稱若他作為政府可能會更強硬。

這次罷工的肇因並非勞資糾紛,而是屬於政治性不合作運動,抗爭者的着眼點不是經濟或爭取員工福利,陳茂波的「財爺視覺」相信未必構成擲地有聲的說服力。既然是政治罷工,那麼不妨回顧歷史,看看有什麼類似的事例可以作為汲取教訓的殷鑑。

上世紀二十年代發生一場省港大罷工,時間長達十六個月,規模之巨世所罕見。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學生示威聲援工潮,租界英籍巡捕開槍鎮壓,造成十三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史稱「五卅慘案」。當時的廣州國民政府處於「聯俄容共」時期,共產黨以國民黨名義發起罷工,號召香港工人參與,抗議英國帝國主義者殘暴不仁。六月開始,香港展開三罷鬥爭,提出的訴求包括:華人應有集會、言論出版、罷工的自由;取消華人驅逐出境令和笞刑;華人有立法局代表選舉權;勞工立法、八小時工作制、最低工資、廢除包工制、改善女工和童工生活、強制勞動保險;太平山頂應准華人居住等等。

半個月之內,參與罷工的人數多達二十萬,當時香港的人口才六十萬。罷工者受到共產黨支援,很多人離開工作崗位被接往廣州生活,廣州政府還封鎖香港交通運輸。影響所及,香港經濟蕭條,大量商戶倒閉,政府收入銳減,不得不向倫敦借款三百萬英鎊渡過難關。

省港大罷工取得勝利了嗎?諷刺的是,由於行動曠日持久,罷工者渴望從廣州回港與家人恢復正常生活,經濟受損的香港人對共產黨失去同情,倫敦撤換立場強硬的港督司徒拔,改派通曉中國文化的金文泰來港,採取一系列懷柔政策,譬如委任周壽臣為首位華人行政局議員。在港英政府的宣傳攻勢之下,省港大罷工的後遺症是反共意識深入民心。那就是說,罷工一旦極端化,抗爭者流失民意支持。

罷工是一把雙面刃,適當時機能夠用作談判籌碼,但進退失據的話則容易造成反效果。這情況,跟暴力抗爭極端化一樣,示威者必須慎防不當使用武力及過分擾亂社會秩序導致民意逆轉。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