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8日

沈旭暉 國際學海迷津

國際領袖的修辭:科大史維vs港大張翔為案例

在國際關係, 宏觀大局的結構性局限雖然難以迴避,但成功領袖往往能在夾縫中巧妙傳遞訊息,為公為私打出一片活路,這方面,英國傳奇首相邱吉爾可謂一個大宗,筆者正為一本關於邱吉爾的新書撰寫書介,日後再補充。

廣義而言,大學校長在國際社會地位甚高,對青年影響甚大,也可算是國際領袖,如何弘揚這藝術,亦往往顯出級數的差別。

校長回應效果差天共地

日前就香港的衝擊立法會事件,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香港大學校長張翔這兩位分別來自台灣與內地、都是以國語為母語、都是美籍華人、都是理工科權威、都是同年出任大學校長的教授先後發表公開信,表面上內容大同小異,但細讀下差天共地,反映了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政治智慧和同理心,箇中差異,就很值得視作案例研究。

史維公開信最精采之處是這一句:「as pointed out by many, violence should be condemned」。一方面,這說話可以對譴責暴力的政府主旋律交代,但他全文都是第一人稱的主觀視角,唯獨這句「as pointed out by many」,把「正如很多人指出」放在前設,修辭的重點明顯放在後文的「但是……」,不但把譴責暴力在整個聲明的比重降至最低,而且間接只是在覆述外間已存在的意見、而那是客觀事實,結果不會被學生放在對立面,也顯示了自己對全局難得的獨立思考。

學生為受眾vs政府新聞稿

相反張翔的聲明,一切恍如政府機器,毫無迴旋空間。第一句「立法會大樓日前發生的暴力事件」直接像官府般為事件定性,不像史維把「立法會大樓發生的事」和「正如很多人指出暴力應被譴責」兩句分開,避免了「立法會暴力事件」定性的越俎代庖。

然後又一句「破壞性的行動應予譴責」,那是直接以第一人稱發表主管評論(「應」予譴責),不像史維通過「正如很多人指出」作一個客觀陳述,而且為自己後續顯示理解學生訴求埋下伏筆。

史維的聲明處處以學生為受眾,特別是這一句:「我們社會需要正視,不少抗爭者進行這些行為時,都完全知道可能的後果,三思後依然繼續,而他們不少是年輕人和學生」,說明他們不是一時衝動;而假如不提及「學生」的角色,其實大學校長在整件事情是沒有身份發言的──總不成社會大小本地事項、全球國際大事,都要大學校長天天提供「最新蕭析」當時事評論員。

相反張翔的聲明,卻居然隻字不提學生,文稿恍如政府新聞處,令人感覺冰冷而不帶人味之餘,也把大學校長的身份混淆。假如不看署名,會令人懷疑要麼這是一個行政會議成員,要麼是一個網絡時事評論員。

史維在八大校長當中首先發表公開信,率先把事件的關鍵定調:社會的「root cause」比暴力衝擊更值得關注,他使用第一人稱的「should」,就是我們「應該」討論「root cause」,而不是張翔的「破壞性行動『應』予譴責」。

唯獨承認了存在這類深層次「root cause」矛盾,才有了大學參與調解、進行細緻研究的空間,然後史維再呼籲各方對話,也是為了處理這個「root cause」,就顯得具有前瞻性,而不是純粹和應政府的公關工程。

反觀張翔的聲明,提倡對話只是「相信各界都願意為了更加美好的香港而求同存異」,更顯得由上而下,只是為了讓學生息事寧人,以為那就是「更加美好的香港」。

史維的公開信也主張各方直接對話,但一視同仁針對了各方現階段的問題,更特別說明「it is essential that all parties, public or private」,就是說「public」這一方也有自己的不是,要在如此情勢這樣說話,需要相當勇氣。他後一句鼓勵雙方採取「open and approachable」的態度,似是針對政府更多於學生;然後把「重複相同的聲明」與「持續不斷的抗爭」兩組情況並列排比,將兩者同等視為「令香港進一步撕裂」的危機,前者更似諷刺政府官員在過去一個月的表現。

這些立論,都是努力在雙方中保持中立,這正是外間對大學校長這超然身份的期許。不像張翔聲明,「我深信不同意見人士可以文明理性地共處」,這句明顯又是由上而下的造句,根據一面倒的前文後理,先天假定了其中一方(異見人士)不「文明理性」,這類表態白白放棄了大學校長的社會功能,令人惋惜。

科大學生會也引述聲明

說到底,各界為什麼期望大學校長發言?這不是一種行禮如儀的社交工作,而是因為大學校長一方面具有最建制的身份、待遇和社會地位,另一方面能接觸最前緣的學生,理應最能諒解年輕人,擁有久違的、而且剛好是政府官員在過去一個月完全顯示不到的同理心。社會衝突從來都涉及非零和遊戲,需要具公信力的第三方,這正是比籌款、爭排名等,大學校長更重要的社會功能。否則要是純粹背書政府立場,比大學校長發揮得更根正苗紅的,俯拾即是。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學生會雖然拒絕與特區政府閉門對話,所發的聲明不時正面援引史維校長的聲明,充分顯示了史維的智慧得到正面回應,保留了當調解人的角色能量,這為科大在香港學界的地位,得分甚多。

不像張翔聲明一出,就受到港大學生組織聯署譴責,連自己的辦公室也成為學生抗爭的對象,在可見將來,他要承擔同一角色,恐怕已不可能。這是尤其令人失望的,因為港大校長本來在八大校長當中最有隱性地位,港英時代甚至委任港大校長王賡武教授進入行政局;但大概就是這原因,近年受政治正確的壓力比其他大學更大,也更難令當局者發揮應有的政治智慧。

順帶一提,大學校長理應知道這類聲明要是由英文寫出,迴旋空間往往大得多;其實港大負責公關、舊生部門的領導之一,是一位英語水平高絕的高人,可惜無用武之地,相反科大公關這次贏盡口碑,但願香港各界也能重拾這種香港精英一貫的智慧。

 

(編者按:沈旭暉著作《平行時空2 – 解構本土主義崛起的世界》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