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
昨天談及假如中國百年前在巴黎和會收回山東,不但北洋政府威望可能大增,國內發展也可能截然不同。
在五四運動後期,由於民眾對西方國家支持日本奪得山東利益而感到失望、被出賣,進而認為西方國家的民主憲政制度,其實只是一種門面工夫,背後還是屈服在帝國主義之下,並非他們的理想制度。
慢慢下來,激進化的民族主義思維主導了運動發展,學生們進而尋求更激進的方式反抗帝國主義,本來領導五四運動的「和理非非溫和派」,亦因為不認同運動進一步激進化而黯然退下來。
與此同時,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令不少「進步學生」、文青、知識分子認為共產主義才是反帝的出路,共產主義成為一時風尚,中國共產黨亦於3年後成立。中共建政後,高度重視五四運動,全力爭奪運動歷史的話語權,亦由此而起。
國際關係史可能改寫
不過,假如五四運動因為中國奪回山東而沒有發生,或規模變小變溫和,新文化運動本來百花齊放的風潮或將得以延續,共產主義的吸引力也許大為減弱。假如英國大力支持中國收回山東,她代表的民主憲政制度,也許將成為最受中國學生追求的制度,就是要爆發學運,目標也可能變成改良主義,爭取的只是政府完善議會民主制及選舉制度,實行真正的多黨制政治(其實,民國是存在真選舉的,不過操作上有大量改良空間)。
中國共產黨仍可能會在左派學者及學生間建立,但有力挑戰國民黨的,可能是推崇西式民主的政黨;而蘇聯見中共缺乏成氣候的土壤,可能直接扶植國民黨為代理人。
雖然國民政府短期內仍會專政,但多黨民主制將在民間得到成熟討論,假如長期和平,共產黨可能就如歐洲國家的左翼政黨般,透過街頭社會運動及參與各級選舉增加影響力,較溫和的左翼分子則以社會黨之名,與其他政黨輪流執政,就算執政也應會維持原有的多黨制民主,而非實行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
這些歷史的平行時空,反映了歷史的轉折,固然有其時局結構性背景,但不少今天看來理所當然的進程,其實也可能在電光火石之間改變。
假如巴黎和會的西方列強(特別是日本當時的盟友英國),預視到日本不久後會尾大不掉,成為二戰的對手,在巴黎和會扶植中國制衡之,國際關係史也很可能改寫。
事實上,巴黎和會之後十多年,英國還是在半推半就之下,把附近的殖民地威海衞歸還給國民政府,假如在巴黎和會一併處理,中國人對英國的好感肯定空前,那時候英國代言人的號召力,以及中國人對民主制度的尊重,又會截然不同;對英屬香港的發展影響,又會是另一回事。
既然平行時空不是全無事實基礎,未來的「後真相」,又何嘗不是?
(編者按:沈旭暉著作《平行時空2 – 解構本土主義崛起的世界》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英屬威海衞(1898-1930) |
上一篇: | 大數據的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