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29日

鄭赤琰

香港示威:外人各取所需

香港號稱200萬人遊行示威的規模是禍是福?對港來說還未有定案,當然,對於「民陣」來說,自是天大喜事,彷彿是從沒想過自己有這麼大的成功,能催出200萬人上街遊行,以後的發展先不去想它,起碼能組織那麼大規模的遊行,已足以慶幸!可是,擔心的旁觀者卻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就拿《南早》的專欄評論員Alex Lo為例,他擔心的是經此一役,接着下來的28年如何過?2047年比1997年又將如何過渡?

正當港人有人歡喜有人愁之際,外人的看法雖是「隔岸觀火」,畢竟也各自有自己心裏的「苗頭」,看到從中可以效法或警惕的地方。

【台灣】

先說台灣的看法,台獨一派所看到的是,香港的大遊行表明了不少重大意義,其中最大的政治意義是,小小的香港可以做到完全不怕大大的大陸,台灣大出香港三倍有餘,還有自己的軍隊和美國的維護,更沒理由會怕大陸的打壓;其次是「一國兩制」實施了22年,竟鬧出了200萬人上街示威反抗大陸,說明「一國兩制」在香港已告失敗,台灣大可拿香港來做擋箭牌,斷然拒絕「一國兩制」。

作為台獨主張的蔡英文馬上看到香港大示威帶來的好處:第一可借大示威來打擊國民黨和新黨,大舉挑戰他們的「九二共識」,甚至譴責他們是「出賣」台灣;第二接下來面對的下屆總統大選,香港大遊行給自己可以炒作的政治議題,蔡英文想到的是,可用大遊行借題發揮去打擊藍營最有實力的對手,尤其是對付韓國瑜,大可盡情醜化他的香港行和大陸行,把他的「九二共識」當賣台論,是自己最有希望打「翻身戰」的機會。

台灣的看法和想法如此,東南亞各國也同樣抱着各取所需的看法和想法。

【東盟各國】

先說東盟區域組織,有人看到香港作為中國的行政特區,還有解放軍駐港部隊,竟然可以發動如此大規模的示威,公開挑戰對中國引渡犯人的條例修改,而且力拒中國的司法制度。由此可見,越南在南海主權爭議中力拒中國是可行的戰略,今後應在東盟會議中支持越南反抗中國,不必擔心中國會打壓越南或東盟。

【菲律賓】

菲律賓方面則有反對派看到香港大遊行可拿來反擊他們總統的對華外交政策,反對派眼見杜特爾特上台後,把阿基諾三世的對華政策由對抗轉為合作,認為杜總統此舉是對中國「叩頭」的軟弱外交,不但得不到中菲南海主權紛爭的讓步,反而會把南海領土雙手送給中國,反對派看到港人大遊行而得勢得利,無理由菲律賓要怕中國。反對派更有人重提1986年馬尼拉發動大遊行推翻馬可斯政權曾展示巨大的「人民力量」,今後大可用這一套去反對杜特爾特或其屬意的繼承人。

【泰國】

泰國方面,自反對軍人政變奪權的「紅衫軍」成功發動大規模的十多萬示威抗爭運動,不但沒推翻政變奪權的軍人政權,反而被保皇黨的黃衫軍反制,軍人政府視為自己有民意基礎,不但不示弱,反而採用司法和政治打壓等多種手段,把紅衫軍與泰愛泰黨壓下去。

這次眼見香港大遊行,黃衫也好,紅衫也好,已開始議論,如何能做到大遊行展示自己力量把對手壓下去。剛好最近國會開放大選,原有的軍頭通過選舉,結合保皇黨的頭號政黨民主黨,獲得多數執政。

紅衫軍從港遊行得到的啟發是,自己過去發動的力量沒做足工夫,否則泰愛泰黨的民意基礎遍及全國農民,沒理由可以被少數派的保皇黨抵制;另一方面,黃衫軍也從港遊行有了自己的盤算。正所謂「各取所需」,黃紅兩邊的群眾搞手下一步要如何做,現在仍言之尚早,但當政的軍人政權並非對香港的社運活躍人物不聞不問,像黃之鋒便曾有過入境曼谷被扣查後原機遣返的例子,相信今後的「民陣」頭面人物也會碰到同樣「待遇」。

【馬來西亞】

其他東南亞國家一向也有示威經驗,像馬來西亞和印尼,當然也會對這次香港大遊行關注有加。之前的反對派首領安華可說是「烈火不息」(巫文「改革」的諧音翻譯)群眾運動的表表者,也因長期鬥爭而於2018年取得政權。即使如此,安華的群眾示威搞手也仍然「見獵心喜」,看到香港大遊行再也沉不住氣,認為當年的反對派靠示威得勢,不能因此燒了香便不要香爐,要緊守群眾路線以防萬一。

至於靠華人選民得勢的民主行動黨,即使2018年大選靠安華的公正黨聯手取勝國會大選,但在多元種族的選民結構中,華人選民不屬主流,哪怕拿下九成的華人選票,在國會議席仍避不掉「邊緣化」的政治命運。早在今次香港大遊行之前,民主行動黨有州政府人員與香港「民陣」取得聯繫,來港取經的要項是學習「民陣」的遊行發動經驗;反之,港方要向民主行動黨學習的是如何做好選舉工作以取得政權。

【印尼】

印尼方面,從來沒終止過的遊行示威,照經驗來說,早已是「見怪不怪」的,但是從遊行規模之大與其政治的實際效果,卻成為印尼正反雙方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印尼的示威往往變成政治暴動,對示威組織者與政府來說,均是束手無策。

香港能否起示範作用?除了談談說說,作用不大。反而是看到香港警察被示威群眾聲討為「過分用武」的指摘,當政者不表苟同,他們認為要不是出動軍警鎮壓,社會秩序無可能只受到最低破壞。

【新加坡】

新加坡方面的觀感,無論是政界或媒體,都認為香港能做的,新加坡不能也不為。政府方面的看法是遊行的有無,全在政府的管治能力高下的問題,新加坡一向重視政府的管治效能,原本獨立建國早年所見到的社會示威與動亂,經過政府作出全面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改革後,遊行示威的手段不是靠政府打壓而消失,而是國民的訴求已能有求必應,已沒必要去遊行示威。

不過,倒有一位因公開組織反政府的政治異見分子,逃亡台灣多年後眼見香港大遊行,沉不住氣,大大支持香港大遊行,他的說法是:愈是怕政府,便愈受政府打壓,只有像香港那樣展示200萬人大遊行的規模,人民便無所恐懼,政府的打壓也就無能為力。儘管如此說,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香港的文化與政治環境與新加坡不同,香港能做的,新加坡未必能!

【英美兩國】

最後帶上一筆,英國與美國的觀感在媒體或政府的表態中,也都見獵心喜,借港人的大遊行趁機踩中國一腳,要中國對香港更開放更開明,但是大遊行之後會有什麼政治後果,她們談不上、也做不到什麼工作,中國方面則要她們不要干預內政!

鄭赤琰_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