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21日

盧安迪 自由的國度

反思逃犯條例修訂風波

如果有人在半年前說,香港不久將出現主辦單位公布有100萬人和200萬人參與的遊行,肯定會被認為是癡人說夢。在短短幾個月間,《逃犯條例》修訂驟起風波,對香港社會造成了不少動盪和傷害。如今法案在實際操作層面雖已束之高閣,社會上的憤怒仍未平息。

政治矛盾蓋過經濟

無論如何,現在都是時候從事件中總結教訓,以免重蹈覆轍。有說法指出,這次修訂之所以引起這麼多人抗議,是因為他們對政府的經濟民生政策有很多不滿,要找機會發洩。但我一向不認同把香港的政治爭議過分歸因於經濟層面。

梁振英先生擔任行政長官時,就連不是最喜歡他的田北俊先生都坦言,自己對其大部分具體政策都不是特別有意見,問題只在於其政治關係的處理。在被梁先生稱為其政綱「重中之重」的房屋領域,所有民主派議員都支持其樓市辣招,但這無妨他們強烈反對梁先生擔任特首。

到了2017年特首選舉,在兩名較有機會的候選人之中,林鄭月娥女士在公眾印象中,應該是會比曾俊華先生更積極投放公帑進行扶貧等工作,但曾先生憑着修補撕裂、重建和諧的路線,贏得了更多市民的歡心。

林太上任後,無論是增加教育開支,還是調高公私營房屋比例,都跟很多反對派的訴求屬相同方向。然而,一場修例風波,已足以把林太上任以來有所緩和的社會氣氛徹底逆轉,而且反對的不只是傳統上處於較弱勢的民眾,就連不少中產、商界和專業界別也難以忍受。

由此可見,如果不注重特首人選的政治判斷能力,妄想通過不斷在民生上「做實事」就可解決香港的根本矛盾,那只是暫時自我麻醉的方針,終有一天會碰到現實的殘酷牆壁。任何引起香港社會大部分人、跨階層的激烈反應的議題,必定是在政治層面,而非經濟層面,而其解決方法也只能是在政治層面,無法用經濟好處來取代。

關於修例事件的另一論調是,本次法案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只是出在解說工作上。我對此也有不同想法。我認為修例的問題在於法案內容本身,而解說工作的困難恰恰是由法案的內容導致的。

法案內容導致解說困難

首先,即使在進行任何精細的專業分析之前,我們可先用常識想想:政府說修例可避免香港成為逃犯天堂,保障市民安全;但香港過去這麼多年都沒有這項修訂,在街上問問市民,有沒有人每天都覺得很危險、很害怕?正如石禮謙議員在接受英文台訪問時所說:「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如果為了一宗殺人案而如此「牽一髮動全身」,本身就是不成比例。

退一步說,即使假設用這次機會「順道」堵塞其他地方的引渡「漏洞」的邏輯是說得通,這樣也會造成一個更大的漏洞,那就是不公正(或者說得更白一些,是假的)的引渡請求,尤其是來自中國內地。雖然法案容許提出引渡的罪行,必須在內地和香港都是刑事罪行,而且不涉及政治罪行,但如果中國政府「需要」引渡一個人,只需要安插一項假的罪行;要製作相關的表面證據,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由於香港法庭主要只是審理表面證據,而不是詳細調查那些證據的真偽,所以把關能力有限。同時,行政長官由中央任命,並向中央負責;他會否有足夠信心拒絕中央的引渡要求,實堪存疑(這也是香港和其他地方考慮跟中國內地訂立引渡安排時的關鍵分別)。而當那個人被引渡到內地之後,內地要判他有罪,同是易如反掌。

雖然我覺得反對派對內地的一些負面觀感有誇張之嫌,但在中港之間的執法關係方面,這些負面觀感卻有很強的現實基礎,因為大部分香港市民都對李波事件記憶猶新。

我的朋友謝偉俊議員對修例的討論作出了一項貢獻,就是製作了一些影片,強調被要求引渡的人士,除了常規的法庭把關程序外,有必要時還可通過司法覆核,提出自己不應被引渡的進一步理據。無可否認,司法覆核確是一層額外保障,但仍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單是大量法律程序的精神和財務負擔,已足以構成一種威脅。

綜上所述,修例的最大問題不在於中央政府完全循規蹈矩的情況,而在於中央不規矩的情況;不在於「枱面上」的東西,而在於「枱面下」的東西。老實說,如果只看「枱面上」的東西,那麼不只《逃犯條例》修訂,很多其他東西都變得沒有問題了,因為內地的絕大部分事情在「枱面上」都是冠冕堂皇的;例如中國憲法說人民有言論、出版、示威等自由,但實際上有幾何?

憂慮不在枱面在枱底

但基於特區政府的憲制位置,他們不能對這些「枱面下」的東西過多明言,甚至連內地的法治情況也不方便批評。他們在此事上的解說,總是建立於「中央政府規矩地行事」這一基礎,屬「枱面上」的範圍。正是這個結構性的原因,導致其解說永遠都是隔靴搔癢,跟大眾的真正擔憂在不同頻道。

最後,雖然這次風波已告一段落,但容我分享早前寫的關於修例的兩首七律,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詩史」的一小部分。

第一首是:「寒齒終趨久爛唇,舊年遺垢頓翻新。但疑尼父通南子,不信參兒殺費人。作俑那堪成後訓,司鉗端敢忘前因。拳拳一頌昇平罷,蹈海衣冠避帝秦。」

第二首是:「驚雷一發雨如潮,海右江南各動搖。碧眼禪僧傳末劫,白頭宮女話清朝。魚淵劇散猶難復,蟻穴初成豈易消。最是姮娥下簾後,人間意思總迢迢。」

盧安迪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