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5月24日

黃伯農

英中網絡安全關係的回顧與展望

5月初,英國國防大臣韋廉信因被指洩漏國家安全議會有關華為將參與興建英國5G網絡的討論內容,給首相文翠珊辭退。面對來自內閣成員和美國的壓力,文翠珊仍決定使用華為,也快速開除了韋廉信。我認為,事態發展除了反映有保守黨政府要員不滿韋廉信之外,也反映英國已跟華為發展了相當關係。本文回顧過去20年英國與華為在網絡安全上的合作關係,展望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向,勾勒合乎雙方利益的「現實主義網絡安全相互依存」關係。

相互依存關係的形成

其實,自2010年前首相卡梅倫上台以來,保守黨政府沒有偏離前工黨政府的對華政策,繼續重視發展關係。工黨執政期間,華為已於2005年與英國電訊(BT)、於2006年與Vodafone簽署合同,向它們提供設備。2009年,BT首席科技長官Matt Bross轉投華為任同一職位。卡梅倫執政期間(2010-2016)更作出以下深遠影響兩國網絡安全合作的決定。

2010年,華為斥資在英國設立華為網絡安全評估中心,由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訊總部(GCHQ)直接管理。華為也曾為GCHQ總部鋪置通訊網絡。

2011年1月,英國政府貿易及投資處高級公務員Sir Andrew Cahn出任華為駐英國董事會的首任受薪主席;同年,卡梅倫批准另一高級公務員──當時任英國政府首席資訊安全長官的John Suffolk加盟華為,出任高級副總裁和全球網絡安全和私隱長官。由於Cahn和Suffolk已擁有英國政府內可涉獵和處理大量機密和敏感資料的「最高安全檢證」,倫敦的決定,反映英國政府和有建制精英欲與華為發展具深度且複雜的網絡安全合作關係。

2012年10月,縱使有美國國會報告指華為和中興的科技不安全而應被禁用,但英國首相府內閣發言人Derek Smith則稱華為和中興的產品安全。

2013年6月,美國中情局和國家安全局(NSA)前僱員斯諾登披露大量機密文件,指2009年起NSA和GCHQ曾合作非法入侵華為的路由器和伺服器網絡,並成功植入「後門程式」隱蔽裝置,監視華為用戶的通訊往來,但未有發現網絡間諜活動的證據。

可見,英國一方面沒有順美國意禁用華為,另一方面她則與美國合作監控華為。2013年7月及12月,John Suffolk和卡梅倫分別為華為辯護,稱其科技沒有構成網絡安全威脅。根據發展脈絡,得兩點歸納:

一、過去20年,英國建制精英已達成共識。一方面與華為發展網絡安全合作關係;另一方面則以不同方法和手段監控華為的科技,以防止中共利用華為進行網絡間諜活動,確保華為科技能為英國所用。

二、華為亦順勢配合英國。一方面任命英國政府要員和建制精英到自己最高管理層內,以示公開透明,也容許某程度的決策和資訊互通;另一方面則大量向英國投資通訊建設,容許英國情報機構對其進行監管,甚至非法入侵和窺視。

展望網絡安全合作

然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則催化了英國建制內「親歐派」和「親美派」兩股勢力之間的對抗。對於親歐派來說,英國留歐後應盡快建設5G網絡,才可在歐盟內扮演更重要的科技發展領導角色。由於華為正領導5G技術,英國便須深化跟華為的網絡安全合作。

但對親美派來說,脫歐後的英國國家安全利益將跟美國更為接近,英國便應跟隨美國意思禁用華為,在地緣政治上向美國歸邊,圍堵中俄。

既然如此,我估計英國將與華為發展5G網絡。在自身科技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之間拿捏一個平衡點,有以下政策建議:

一、英國可跟北京和華為協商強化John Suffolk和其他英國官員在華為內的角色和權力,給予他們更具信任的「英中跨國安全檢證」(UK-China transnational security clearance),一方面能在英中兩國之間彈性地進行資訊和情報分享;另一方面要求他們定期向兩國安全和情報機構報告個人情況,確保他們只為公司利益服務,不被任何國家策反,促進英中新世紀網絡安全合作關係。

二、在企業管治方面,英國可要求華為制訂明確條文,規管華為「首席道德及遵管長官」暨中共黨委書記周代棋的角色和職能,指明他不能接受來自中共國安委等情報機構的任何任務。這才可消除因2017年《國家情報法》所引發的國際恐慌和網絡間諜疑慮。

三、北京要有足夠準備去反應英國情報機構將繼續聯合美國等非法入侵華為5G網絡,包括植入隱蔽後門程式等,暗中監控華為和用戶。中國有需要把未來5G網絡分成「民用」和「國用」兩個領域,只讓華為主導國內外「民用」網絡。關乎軍事和敏感資料輸送的「國用」網絡,則須由另一科技提供者建設經營,才可免被英美等入侵破壞核心基礎建設。

四、未來世界的網絡安全相互依存關係,便取決於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滲透、監控和提防的陰陽相剋關係,才可防止因任何一方全面主宰了世界大局而造成的勢力失衡和戰爭。這就是「現實主義網絡安全相互依存」的核心精神。

黃伯農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