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11日

丁望 思維漫步

耀邦病故30年 陶斯亮說冤情

4月15日,是改革大家胡耀邦(1915-1989)病故30周年,北京官方不會有紀念活動。對於江西九江市的共青城胡墓園,或將嚴控民間的祭禮,以防範八九學潮30周年發生「群眾性集會」。

有些紅二代,在半民間的網絡發表文章紀念耀邦;也有學者撰文述評「改革開放」,論及耀邦角色。其中,陶斯亮的回憶錄〈耀邦叔叔〉,尤引起讀者共鳴。

說耀邦叔叔 涉黨內鬥爭

陶斯亮文之引起關注,有3個因素。

一是透露了中共高層鬥爭的一些內幕(例如胡下台後,一批老幹部推舉他當政協主席);訴說了耀邦的冤屈、旁觀者的憤憤不平。

二是作者為陶鑄的女兒,陶鑄是文革前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是華中、華南5省的「南左王」(東左王為華東的柯慶施、西左王是西南的李井泉),文革初期的大紅人,官至政治局常委,地位僅次於毛和林彪、周恩來,因得罪江青而下台;他與耀邦、王鶴壽是抗戰時的延安好友,號稱桃園三結義。

三是陶斯亮既是高層紅二代,又當過中央統戰部第6局和女市長協會的負責人,了解黨內鬥爭、同情耀邦遭遇;她是紅二代中主張深化改革的一派,讚賞耀邦平反冤案和改革的氣魄,與胡德平、馬曉力(馬文瑞女)、羅點點(羅瑞卿女)的觀點相近。

文章在紅二代的胡耀邦史料信息網發表。其他關於「改革開放」與耀邦話題,亦在此網發表。

此網刊出較多同一話題的文稿,是因為官方紀念「改革開放」40年的活動、黨報黨刊的相關文章,不提耀邦發起「實踐檢驗真理」論戰,更不提農村包產到戶連續5年的「一號文件」與耀邦的關係。「造神」的政治宣傳品,避開耀邦的角色,把「實踐檢驗真理」一類話題扯到「新時代思想」或當今的「重要指示」,令思考群有「說出真相」的「責任感」。

陶斯亮的文章,提到30年前的4月15日,耀邦在早上7時多病故,她寫道: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大事不妙!當時知識界和大學生們,普遍為86年耀邦下台而憤憤不平心情黯淡,如今耀邦叔叔突然離世,猶如一把火燒向乾柴堆,誰會料到將發生什麼事呢?」

接着,她記述新總書記趙紫陽的警衞秘書老馬提供訊息:

「對學潮的再次湧動,這次中央採取開明政策,只要不搞『打,砸,搶』,其餘的,學生願意怎麼搞不去干涉。現在看來,這個『開明政策』應是趙紫陽個人的良好願望。」

她點出人們同情耀邦,關乎「86年耀邦下台」。

4月15日,學生、市民到天安門廣場獻花,不只是悼念耀邦,還期望當局公道對待耀邦,推翻對他不實的指控。後來,民眾「移情投影」,把對耀邦的悼念「移情」於平反冤案的訴求、對自由和民主的追求,形成聲勢浩大的八九學潮。

這是中共建政後,規模最大一次的民眾和平請願和街頭遊行。政治局常委趙紫陽、胡啟立、喬石及人大委員長萬里、高層幹部田紀雲和張愛萍等,持和平取向並有安撫學生舉措,學潮大體是在有序、可控中。

陶斯亮雖提「憤憤不平」,卻未解釋為何人們會對耀邦下台感到「不平」?本欄略析「不平」之因。

1986年底,耀邦被迫下台。在鄧小平主導下,1987年1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判耀邦,稱他辭去總書記職,是因為「違反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和「在重大的政治原則上的失誤」。

會後,政治局委員、人大委員長彭真大肆抨擊耀邦,說他「反自由化」不力,指摘他「沒有真正的、徹頭徹尾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沒有服從集體」。高層的王震、薄一波、胡喬木,亦有類似的攻擊。

這是無限上綱編造出來的罪名。1980年代的中共中央是雙層式的權力結構,第一線由書記處負責決策、黨務的日常工作,第二線是實際掌控拍板權的第一代老人,大家長鄧小平、副家長陳雲是最權威的當權者。

耀邦主持書記處,先後在萬里、習仲勛、谷牧、胡啟立、姚依林和喬石、田紀雲、郝建秀等協助下,推動改革,所有上報的重大政策設計、事項,都經過書記處集體討論決定,樹立了「集體領導的典範」。

謀寬鬆生態 被強加罪名

耀邦病故後,胡啟立、田紀雲道出真相。2005年,胡啟立的〈我心中的耀邦〉寫道:「耀邦同志在擔任總書記期間,書記處的重大問題都是集體討論決定的。」

一系列當事人的回憶錄、相關的文獻紀錄,暴露一批老人和「老左」隨意給耀邦加罪名。

基於整人的隨意想像,往往缺乏最起碼的邏輯。例如,說他未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不合邏輯。鄧小平確定的四項基本原則,是堅持黨的領導、社會主義、馬列主義毛思想、無產階級專政,耀邦是總書記,能不堅持「黨的領導」嗎?

耀邦雖反對「天天講階級鬥爭」,不同意把「社會矛盾」的存在都歸罪於階級敵人、敵對勢力,而不去緩解民間的疾苦;他尋求社會秩序的穩定,但對知識界、學生的言論和行為比較寬容,傾向於溝通、疏導、緩解緊張的取態,謀求寬鬆、寬容、寬厚的社會生態。以「對抗反自由化」的罪名陷害耀邦,是許多讀書人和學生難以接受的。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