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18日

朱振威 文化論政

是誰殺死荃灣大會堂

如果你問哪裏是香港聲效最好的音樂表演場地?「荃灣大會堂演奏廳」是指定答案。從表演者證言到多年來唱片公司身體力行以荃灣大會堂作古典錄音場地,足證「荃灣大會堂好聲」已是業界常識。近日有政府消息指這個在音樂界有口皆碑的場地,可能因「一地多用」政策而面臨重建,身邊的音樂人皆大表憤怒。

憂慮以平庸取代優秀

八十年代先後落成,分別位於荃灣、沙田、屯門的新界三大表演場地,都是受香港大會堂啟發而成的「演奏廳+文娛廳+展覽廳」組合,3個演奏廳都是最有利古典音樂演出的「鞋盒式」設計,尤以荃灣大會堂演奏廳聲效最佳,更勝香港大會堂。演出者與觀眾有口皆碑,也是本地製作的古典音樂唱片熱門場地,一直有「香港最佳聲效場地」美譽。

自2月27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讀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提及即將出台的「一地多用」政策將包括「整合荃灣市中心數塊政府用地」,消息人士隨即透露風聲,政府構思中的荃灣4幅政府用地整合計劃,包括先清拆法院重建成新的文娛設施,然後清拆荃灣大會堂,變相重建荃灣大會堂。

消息一出,音樂界嘩然。尚未正式公布細節,自然引來疑惑與擔心。當九龍東與新界東確有文化中心正在或即將興建,業界當然擔心政府僅以文娛中心級別設施取代大會堂,甚至最終反口放棄文娛設施作其他用途。就算政府真心重建,而且在設施數量與大小能做到等同甚至超越荃灣大會堂,惟回顧政府自1989年文化中心落成後只興建物料及空間布局盡皆不利音樂演出的多功能廳,難保政府以一個聲效平庸的演藝廳作替代,令康文署5個僅有的真正音樂場地只剩4個,而且是喪失最好的一個。

資源錯配的共業

好的場地,可提升表演者水平助其日後成長,如失去一個優良音樂廳,這對培育未來音樂人才,是一記重大打擊,恐令香港古典音樂發展倒退。

奇怪地,荃灣大會堂擁有香港最好音樂廳,卻從來不是什麼音樂殿堂:沒有輝煌的演出歷史,也從來不是業界的租場首選。

在兩個市政局管理演藝場地的年代,荃灣大會堂所屬的區域市政局在主辦演藝活動上並不及市政局進取。納入康文署後,重點放在大會堂及聲效惡劣但超過2000座位的文化中心,其他場地均歸類為「為地區居民提供欣賞文化藝術的場地」的「社區演藝設施」。

於是,名家名團訪港都在維港兩岸的音樂廳登台,永遠輪不到「地區」的荃灣大會堂,致使香港最好的音樂廳鮮見重要藝人及藝團演出,也「自我實現」地養成觀眾視一切在該地演出就是次等演出的偏見,淪為票房毒藥。於是空有一流聲效,面對票房壓力的本地樂手樂團均不敢把荃灣大會堂當成演出場地首選。

在只看數字的官僚眼中,荃灣大會堂可能只是一個使用率極高但上座率一般,也不見得特別受哪種演藝形式歡迎的一般地區設施,這是康文署的一手造成。不懂文藝界需要的政府,也許天真地以為重建/清拆荃灣大會堂不會遇到業界反對,甚至是可憑「全新場地」加分的德政?

也許我們確未珍惜過荃灣大會堂,殺死荃灣大會堂的不只是政府,還有業界及觀眾。他日正式公布重建或是清拆的時候,除了一句「這是香港最佳音樂廳」,我們能否拿出更具體的理由守護荃灣大會堂?能否拿出更有力的理據說服認為音樂界在阻礙社區民生建設的公眾?

沒等價交換是白犧牲

筆者更想叩問的是,政府到底在表演場地規劃上還要扼殺古典音樂發展空間到何時?

香港缺乏古典音樂場地已是「常識」。當新光戲院、東蓮覺院也有交響樂演出,創意無限反映的是走投無路。場地供應問題一直嚴重,卻從不見政府關注。政府似乎認為西九文化區一個「唔存在做定唔做」(林鄭月娥語)的音樂中心就是解決靈藥,但業界諮詢仍在無限輪迴,落成無期。

回顧政府近30年來在興建新設施及對原有設施定位等規劃方向無視音樂界需要,處處作對,難以相信目前的政府有意以一個聲效優良的場地作真正等價交換,這是業界最大憂慮;政府只懂把音樂廳這種「無用的文化建設」與其他民生必需放在對立面──「一地多用」的包裝正是加強社區民生設施──企圖挾持民意犧牲音樂界需要,這是業界的最大憤怒。

保留現有演奏廳並重新定位發展成主要音樂場地,是業界最樂見的結果。如最終必須忍痛清拆,法院原址所建的新文娛設施的水平務必能企及,甚至超越原有演奏廳。當首爾樂天世界購物城也可以內藏一個世界級音樂廳,一幢政府綜合大樓要附設優秀音樂表演場地絕非天方夜譚!所謂民生需要與文化需要,根本可以並行不悖。

政府是時候重新思考表演場地規劃方針,停止官僚式數字至上的思維。政府必須檢討如何就各種表演藝術興建或改建專用場館,取代每項功能皆平庸而無助本地各界別藝團及藝人成長的多功能廳;放棄「兩大主要設施」及「地區設施」的無謂二分,研究以節目調動為各專用場館建立特定觀眾群,引導各場館發展的可能。這才是扶植音樂以至其他表演藝術發展的最佳安排。

朱振威  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音樂總監、資深樂評人

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