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22日

社評 社評

香港醫護模式移植灣區可締雙贏

國務院日前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提出醫療衞生交流合作,香港中文大學隨即表示,計劃成立深圳分校醫學院及附屬醫院,正與當地政府磋商。中大醫學院發言人強調,有關計劃因應大灣區發展及區內對醫療人才的需求,旨在加強培育醫療人才,提升大灣區醫療服務至國際水平,造福人民。

據了解,中大深圳醫學院選址在龍崗區,深圳政府將承擔數十億元建造費,香港醫科教授以顧問形式參與,不會北上授課,深圳方面自行聘請教職員,畢業生獲取的是內地執業資格,不能直接成為本港註冊醫生,若想來港行醫,必須先通過本港執業試和實習。

由於香港醫護人手長期短缺,公立醫院病床使用率往往超過百分之百,因此一提到「塑造健康灣區」,加強醫療衞生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人才流失」或者「百上加斤」,一方面擔心容許醫護北上執業導致人手進一步捉襟見肘,另一方面憂慮容許內地病人來港就醫等於再放稻草壓垮駱駝。

面對質疑,特首林鄭月娥澄清,規劃綱要提出的研究開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陸路轉運服務,對象是身處內地的香港人,現時急重病人可經救護車送回香港就醫,此舉只是把相關服務延伸至非急重病人。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則重申,特區政府從無要求醫生到大灣區執業,當局一定會以本港公營醫療體系人手考慮為優先。

若問,身處內地的香港人為什麼非要回港就醫不可?一來港人在內地沒有醫保,診金昂貴,二來港人始終對於港式醫療系統較有信心。

醫保問題暫時不知怎樣解決,如果單從對港式醫療系統較有信心一點來看,中大成立深圳分校醫學院及附屬醫院,實在是值得支持的事,日後身處深圳的港人不是可以相對放心仰賴中大培育出來的醫生嗎?

推而廣之,香港醫護模式若然移植大灣區,有望締造雙贏局面。須知道,港大醫學院、中大醫學院和港大牙醫學院等等在全球排名甚高,香港醫務人員在珠三角九市開展學術交流,可讓內地學習優質的醫療制度和管理文化,莫說內地居民得益,連帶身處灣區的港人亦受惠。中大在深圳培訓醫生,更加是利己利人之舉,服務內地之功效不必多說,假設有三成畢業生願意南來行醫,而他們又通過香港的執業試和實習,對於紓緩人手荒確是一支難能可貴的生力軍。正如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出,若中大深圳醫學院能將本港培訓醫學生模式帶上內地,吸引各地精英入讀,增加畢業生考獲本港醫生執業資格的機會,可能是解決本港醫療人手困局的契機。

誠然,成立醫學院絕不簡單,硬件軟件必須精心配置,需要時間獲得國際認可,需要工夫悉心培訓學生,沒有十年八載不為功。這情況就好比覓地建屋,明知長路漫漫,過程之中又波折重重,但總不應蹉跎歲月,今天不做,明天後悔。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已於去年與深圳市衞計委和港大深圳醫院簽訂合作協議,由醫專提供意見和指導,把本港專科醫生培訓模式帶到港大深圳醫院(內地醫生的專科資歷架構仍未完全建立,迄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專科醫生,只有在專科工作的醫生)。此外,全國政協委員、世界家庭醫學組織主席李國棟表示,希望把香港醫生規管模式引進內地,將在政協會議上提倡在內地成立類似香港醫務委員會的機構,統一醫生註冊、處理醫療投訴和規管醫生專業操守。

香港大學在二○一一年於深圳設立醫院,目前擁有六百多名醫生和二千多張病床,對於提升灣區醫療服務水平無疑具備正面意義。總而言之,透過香港模式培訓更多醫生一定沒錯,有利於灣區締造雙贏。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