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24日

丁望 思維漫步

許章潤再發聲 評論極權野蠻

北京清華大學的資深法學教授許章潤,再次發出為民請命之聲,批判極權主義,說當局「奉鉗口政策為維穩第一要務」。他認為,發端於1978年12月的「改革開放」,已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終止;政治已回歸毛時代,文革的那一套「借屍還魂」。

他直率進言:「切不可固守既得利益,孜孜於一黨一派之私利,視天下萬物為黨派的囊中之物,做萬年專政之南柯美夢。」

5年前左轉 改革已終止

許章潤教授不僅是法律專家,也研究政治史和歷史文化,關注社會現實。就現實的政治糾結、社會的現代化取向,以學理分析的視覺發表個人見解,直面體制弊端、民間期望;在獨立思考中,秉持讀書人的良知、甘冒政治風險為民請命的勇氣。

去年7月,他發表〈我們當下的恐懼與期待〉(刊於民間的天則網),對於文革回潮和「極左思潮與極左勢力死灰復燃」,表達讀書人的焦慮,並呼籲正視「極權回歸」。本欄對此曾有述評。

上月,適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40周年,官方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他再在天則網發表長文〈低頭致意,天地無邊〉,名為紀念「改革開放」,實為改革「終止」而悼亡。他的第二篇長文〈自由主義的五場戰役〉,是接續前文的社會批判,從「改革開放」的話題帶出「大數據極權主義」。

官方或官方附和者說:「改革開放」已有40年之久,今後是持續改革的「新時代」。許章潤則說:「『改革開放』已於5年前終止」,「40年慶祝大會落幕,號曰慶祝,實為葬禮,正式宣告『改革開放』徹底結束」。他慨嘆:「大家這才明白,路已堵死,不再期待……實質性舉措了。」

他說:「以行政調整和事務性變革,冒充『改革開放』意義上的大轉型,來搪塞糊弄舉國深化改革要求,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改革開放』」。他請求:「道明時間表與路線圖。而終點就是建立『立憲民主、人民共和』」。

政局轉變,回到毛時代的「秦制苛法與階級鬥爭」。他說:「令大家深感難以昂首做人」,更擔心「安生苟活」?難以「昂首做人」,只因「大數據極權主義」。

回歸毛極權 處處老大哥

這是許章潤自創的新術語,未解釋其意涵。按其行文判斷,是指當權者增強並利用大數據設備和技術(雲端技術),更嚴密監控社會大眾。從大數據搜尋敏感詞彙、人名,到人面識別器的廣泛運用,達致「維穩」的預防效率。

英國作家佐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的1984,「預言性」在於無處不在的「老大哥」,利用新科技嚴密監控社會。作者描繪的場景,就在當今「造神」的「崛起的中國」。這種場景,正是「大數據極權主義」的一部分。

在許章潤的社會改革理想中,啟步於1978年底的「改革開放」,本應深化經改並推行政改,實現「立憲民主、人民共和」,民眾享有自由(包括精神信仰自由)、平等、民主,讓民眾在政治參與中「昂首做人」。現在,大家卻面對天天喊兩維護、四偉大和大國領袖引領全球的造神。他說:「幾年來……訴諸文革式理念與治理方式,汲汲於所謂家業永固,可謂昧於時勢……終究難以為繼。」對文明與野蠻的差異、博弈,他着墨不少。他提到現在全能型的「大數據極權主義」,帶有「傳統中刻薄酷烈的法家精神偏鋒」,「疊加上蘇俄全能主義極權政治」的野蠻性,形成「怪胎」。

對於向外宣傳「命運共同體」和「引領全球治理」,許章潤也有異見。他認為當政者「必須以分享公共權力的方式締造自由」,在法治秩序之內,讓民眾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方能邦國永固這一立國之道」。現實卻是「對內……鉗口屏聲,壓根兒不承認政治乃合眾群居的和平哲學」,「與民主自由為敵,將億萬人民當作黨國的人質。」

他慨嘆:「連自己的國民也不善待,還能指望它善待世界嗎?」

「一黨領導」體制是執政黨的集權體制,往往從寡頭集權轉為強勢人物(領袖)的個人極度集權,形成家長意志高於一切的家長制、一言堂,社會遠離自由、法治的文明之道。斯大林、毛澤東、金日成王朝,就是極權主義的產物。

權力無制約 潛在危機大

英國學者哈耶克(F. A. Hayek, 1899-1992)的《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德國╱美國學者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 1906-1975)的《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比較研究希特拉、斯大林及其政黨,論析極權主義,觸及極權主義侵害個人自由,民眾被奴役而淪為工具。哈耶克認為,斯大林的極權主義,比希特拉的法西斯主義更加殘酷、野蠻。

1980年代,中共中央評論文革的文件,批判文革時的法西斯主義專政。十一屆六中全會的決議(1981年6月27日),論及未能防止文革的主因,是「黨的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黨內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現象滋長起來」。此論突顯個人極度集權的社會禍害。

在斯大林、毛澤東之後的個人極度集權政體,同樣有「造神」運動和嚴密的社會管控,形成類似「文革浩劫」的潛在危機,其主因就在於權力無窮大、不受有效制約。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