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26日

沈旭暉 國際學海迷津

一帶一路前傳:東印度公司為何終結

我們談過可以作為「一帶一路」前傳閱讀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作為一個拓展英國勢力的怪胎,一度成為東亞貿易秩序的真正締造者,把商業運作和國家利益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出現一籃子結構性問題

但到了十八世紀末開始,英國東印度公司逐漸走下坡路,同期西歐諸國的東印度公司也紛紛離開歷史舞台,有的破產,有的解散,有的直接轉型為國家機器。主流理解是1857年的印度大起義,令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管治問題徹底暴露,但其實一籃子的結構性問題早已出現,這方面,部分也值得今天的「一帶一路」借鑑。

東印度公司的壟斷性質,除了來自皇室特許狀(可比今日國企),也源自當時個體戶貿易的困難。但到了十八世紀,歐人航海到亞洲經商已經相當平常,令東印度公司的業務本身,不再是皇室貴族、大資本家的專利,對於崇尚自由經濟的新興資本家來說,東印度公司壟斷貿易不但過時、腐敗,而且對市場有害。

現代經濟學奠基人史密斯(Adam Smith)在《國富論》就對東印度公司嚴厲批評,認為東印度公司初成立時,的確有壟斷貿易的必要性,但壟斷百年後必須開放貿易,讓全民參與經商,回歸市場經濟,否則本來的市場功能蕩然無存。這樣的思維,逐漸在歐洲知識分子當中成為主流,並逐漸得到各國決策者認同。這就像「一帶一路」鼓勵私人企業參與投資,後者卻往往不能與擁有國家政策優惠的大企業競爭,對計劃出現的種種問題,只會口惠實不至的袖手旁觀。

在東印度公司的商品中,除了香料、茶葉,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紡織品和棉花。這些來自印度的棉織產品,不但顏色鮮艷,價格也十分便宜,很快就成為歐洲新寵,嚴重影響本土傳統紡織品如毛織品、絲織品的銷量,雖然各國紛紛立法保護,但成果有限。

作為另類解決方案,英國商人開始在北美種植棉花,獲得巨大成功,促成了快速、大量製造的需求,珍妮紡織機、水力紡織機、走錠紡織機等紛紛面世,再配合蒸汽機出現,人類終於能應用機械大量生產商品。

然而,當紡織品不但能自給自足,更可銷售海外,意味東印度公司的的貨物再也不是獨家。今天「一帶一路」鼓勵吸納沿途各國的獨家產品,但這些多少是真正不能取代,而必須通過修橋搭路的基建來發展?還是為了輸出剩餘產能,去找「本土特產」去合理化需求?真相似乎十分明顯。

國策支持也可破產收場

東印度公司本身經營上的問題,自然也是最終崩潰的另一原因,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法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式微,亦可謂唇亡齒寒。法國東印度公司由政府直接出資、刻意扶持,擁有各種稅務減免及政策優惠,並在僱傭兵集團的協助下,率先在印度取得龐大領土,但最終選擇了保守主義,決定保持純商業本質,拒絕在印度進一步擴張領土,結果入不敷支,終於在法國大革命之後的1794年破產,只能根據純商業原則,淡出國際舞台。

至於一度相當強大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曾擁有西歐最大的資本額、商船隊與交易量,但隨着軍事力量不敵英國,貨物和資金屢遭掠奪,為了加強武裝,軍費不得不逐漸升高,造成資金的龐大負擔。在內部方面,公司人事膨脹、賬目不清、高股配息、決策顢頇、貪污頻傳,到了1780年,公司居然出現了2500萬荷蘭盾的巨額赤字,結果也在法國東印度公司破產後一年,又是破產收場,由國家接收,再4年後被完全廢止。

前車可鑑,英國東印度公司也不可能獨善其身。176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為印度領主,其後又取得「迪瓦尼」的地位,掌管當地2000萬人口的稅收,從追求貿易利潤的商業公司,一躍成為可以掌握稅收的領主階級。加上英法7年戰爭的勝利,印度的各種權利由英國獨自壟斷,大大拉開了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全英國沉浸在狂熱氣氛下,認為公司收益勢必蒸蒸日上。沒想到在短短8年內,英國東印度公司同樣陷入嚴重財務危機。

觸動各國神經惹反對派抨擊

危機的產生,首先正是源自龐大的期望落差。東印度公司成為印度領主後,預期可收到超過300萬英鎊的稅金,而當時公司從印度出口的棉織品,總額也不過100萬英鎊左右,所以前景一片看好。英人為此爭相購買公司股權,而這些投機者們成為股東後,由於預期獲得高收益,不斷要求提高股息,令公司股息從7%逐步提升到12.5%,成為龐大負擔。

可是公司在印度並未獲得預期的稅收利益,因為它身為貿易機構,對管理並沒有足夠經驗,人口普查、稅務制度、穩定治安、會計系統等,都需要龐大、了解風土民情的官僚體制,並非純商業倫理足以承擔。例如1770年,孟加拉發生大饑荒,高達25%人民死亡,瘟疫廣傳全印,既加強了公司負擔,又令收稅窒礙難行,股東才發現投資「國家項目」原來也風險龐大,但為時已晚。

而且當商業操作和本地政局掛鈎,往往動輒得咎。例如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最牟利項目,一度包括銷往北美殖民地的茶葉。初時英國政府毫不手軟,向公司課收25%進口關稅,結果支出直接轉嫁到北美消費者身上,除了令當地人愈來愈不滿,也令走私茶興起,公司反而成了苦主。

後來英國國會通過《茶葉法案》,本來希望協助東印度公司提高競爭力,卻令已成為民間主流的北美走私商大反彈,發生著名的「波士頓茶葉事件」,成為美國獨立的導火線。這類事件,其實與「一帶一路」開始觸動各國神經,成了反對派的選舉議題不遑多讓。最終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步法國、荷蘭對手後塵,被英國政府完全取代。至於在「一帶一路」擔任拓路先鋒的國家企業,從中得到什麼啟示,怎樣迴避風險,則是後話了。

 

(編者按:沈旭暉著作《平行時空2 – 解構本土主義崛起的世界》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