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23日

盧安迪 自由的國度

思考英語教育(上)

早前,國際文教機構EF Education First發表今年英語能力指標(EPI)評估結果,香港在88個非英語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30,不但被第三位的新加坡大幅拋離,而且比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等同樣曾經是英語國家殖民地的地方更低。更甚者,就連中國內地都有上海的排名高於香港。這宗新聞引起不少市民和教育工作者憂慮,實在情理之中。

語境氛圍至關重要

在探討改善方法前,我想先思考一下這次調查結果應如何詮釋。我認為在調查中評分高於香港的某些地方,實際英語能力未必高於香港,因為評分是基於考試成績,而考試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從個人經驗,我對此有深刻體會。

我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時,有不少同學的英語像第一語言般流利,甚至英文比中文更熟練。他們絕大部分是華裔,但有些是在外國出生,生活了幾年後才回流香港;有些則是在香港出生和長大,但父母不太懂中文(例如父母原是第二代美籍華人,回流香港);也有些雖然沒有外國背景,但父母是從小就刻意跟子女說英語的專業人士(例如大律師)。

為簡單起見,以下把這些同學稱為「英文人」(他們大多在小學畢業後,或在聖保羅男女中學讀了一兩年後,便到外國升學,所以大約中三開始已所剩無幾)。

我在早期成長中,除了學校的常規教育,也有看一些英語電視和錄影帶,以及到外國旅行,但浸淫肯定遠少於「英文人」們。他們的英語會話幾乎跟英國人或美國人無異,而我經過正正常常的學習,雖然英語也算標準,但英國人或美國人一聽就知道我的英語不是母語。在學校的閱讀時間,「英文人」們全都捧着厚厚的英文小說,看得津津有味,我則只能捧着厚厚的中文書,或者薄薄的英文書(我到了初中階段,才習慣看較厚的英文書)。

在讀、寫、聽、說四個方面的能力,「英文人」們都跟我不是同一個層次。但無論在小學還是中學的英文科考試,我都經常名列前茅。儘管我的英文很差,但我在TOEFL獲得119分(滿分是120)、在IELTS獲得9分(即是滿分),這是對這些國際考試反映考生實力的準確度的有力反證。

考試未必反映實力

一般而言,考試除了講求特定科目的修為之外,還需要綜合的考試能力(例如應變速度、心理質素等)。只要一個人的考試能力足夠強,在自己不太懂的科目也可以考到高分。

然而,這些考試成績除了用來報讀大學之外,還有什麼用呢?歸根究柢,當一個人進入職場,真正關鍵的是能否跟同事有效溝通、跟客戶談笑風生,等等。從這個角度看,「英文人」們的優勢是無疑的,而考試成績並不重要。除了語言能力外,「英文人」們還很熟悉英美國家的流行文化,例如音樂和電影,這些都是在職場上聊天、講笑話的常用素材。

回到今次調查報告,以香港和上海為例,我不肯定香港人的英語水平是否真的如評分反映,低於上海人。英文是香港的官方語言之一,香港的很多正式文件都有雙語版本(有些甚至只有英文版),而且不少學校都是英文學校。

我在香港的大部分朋友,平時說話是說中文,但書面溝通(例如電郵、短訊)總是用英文,而我收到的內地朋友的訊息則幾乎清一色是中文。由此可見,無論在學校、工作還是日常生活,香港人接觸英文的機會一定平均多於上海人。

然而,我的印象是內地教育制度比香港更加考試主導,學生經過頻密而高壓的考試洗禮,養成了較熟練的考試技巧。綜上所述,香港人跟上海人的比較,某程度上類似「英文人」同學們跟我的比較:前者的身邊環境的英語氛圍較濃厚,後者的考試能力則較高。如果根據這些因素來調整評分,就對實際營商環境、城市競爭力等層面的影響而言,香港的英語水平不一定低於上海。

盧安迪_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編者按:盧安迪著作《自由的國度2──STEM教育與美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