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15日

丁望 思維漫步

金庸指揮平台 因勢而求豐利

《孫子兵法》云:「善戰者,求之於勢」,「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篇)。這段話或可伸延解讀如下:能利用良好的時機(形勢),或營造自身的優勢(造勢),便可能把圓石從高山峻嶺滾下去,形成巨大的衝擊力;藉勢重新出發,便可能謀得利益,達致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孫子兵法》多次論述的利:「以利動之」(勢篇),「非利不動,……合於利而動」(火攻篇)。

轉型和崛起 合於利而動

金庸既能以武俠小說吸引大量「粉絲」,讓許多人「迷醉」,更是精明的商人。他善於倚勢或造勢,建立、壯實傳媒平台以謀利。利者,一是名氣,二是利潤。

在金庸時代(1959-1991)的早期(1959-1969)、中期(1970-1979),金庸主導的轉型、發展,或可分為3個時期:1962-1965年的轉型期,1966-1969年的崛起期,1970-1979年的擴張期。

在社會變遷中,常有社會危機引起眾人焦慮,金庸卻能把握社會危機轉化為個人契機。1962年5月逃亡潮催生的「自由談」及新讀者群,1964年的「核褲論戰」轟動效應,使《明報》順利轉型、贏取豐利。

1966-1979年,適值有毛文革(1966-1976)、四人幫倒台事件和政治大翻案(1976-1979),金庸把握時機擴大地盤、提升實力。一方面創辦《明報月刊》(1966)、《新明日報》(1967,新加坡、馬來西亞)、《明報周刊》(1968)、《明報晚報》(1969)等,形成傳媒王國;另方面,增強大陸新聞,提升專業的報道、分析水準,建立自己的特色。

1962年以來的變化、發展,都與北京政局息息相關,突顯金庸十分重視大陸新聞並建立專業水準的取向,並且「合於利而動」。這是他與其他報紙老闆截然不同之處,也是成功的一個原因。

大陸新聞(報道和分析)的最大平台是《明報》,其次是《明報月刊》;周刊、晚報和《新明日報》最初的2年或3年,均有大陸新聞版或專欄分析。這是異於老牌星島報系、工商報系之處。前者雖有《星島日報》的鄉情報(1960年代),晚報等報刊卻沒有同類的版面。

1966年以來,毛文革引發社會大動亂,金庸着力增強頭版即要聞版(第1版有全版廣告時移4版或2版)。

港報的頭版,幾乎都是香港本地的要聞版,大陸要聞擺放於次要版面,更無社論(社評)和署名專欄評論放在頭版。金庸卻與眾不同,頭版以大陸新聞為主、為重,以國際新聞為次,社評和署名評論「本報特稿」亦在頭版(後來,《信報》的社評曾刊頭版)。這是特有的金庸模式。

崛起期(1966-1969)出紙少(2、3張),頭版廣告多且高檔(三菱風扇、金筆和總督、良友香煙之類),新聞版面往往只有半版。在版位擁擠之下,金庸堅持把社評和「本報特稿」放下去,足見他建立大陸新聞專業水準、以報道和分析毛文革吸引讀者的訴求強烈。

1966年我在《明報月刊》編輯部上班(未去過《明報》編輯部)。3月,金庸要我為日報寫稿分析毛文革(600字左右),每一篇都呈送他,他晚上回《明報》編輯部發給主編。原以為他會發到言論版「自由談」,沒想到第一篇是刊在頭版社評(位在報名右側)的右邊欄,欄名是「本報特稿」,署名「本報記者丁望」,欄名和筆名是他起的。當時的感覺是「吃了一驚」︰「怎麼是以本報特稿之名上了頭版?」此後,我多半是每周寫兩三篇頭版的「本報特稿」分析稿,直至1980年,沒有第二人評毛文革的文章刊此欄。

金庸主導頭版的獨特之處,還在於有「自己的頭條新聞」。港報大陸話題的頭條新聞,都是外電。1966-1979年,北京不開放新聞採訪,港報無法派記者正常採訪,報紙自然沒有頭條新聞是採訪稿。金庸說,得自己發掘頭條新聞,他要我留意毛文革的變化,有新發現告訴他,或可寫成頭條新聞發刊,不發刊亦可作為他撰寫社評的參考。

1966年2月28日,在《明報月刊》編輯部的交談中,我提到前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黃克誠復出,降任山西省副省長。金庸要我寫的200字新聞稿,成為3月1日的頭版頭條。同一日,他發表社評〈黃克誠復出任職〉(本文提到的文章非單憑記憶,均有文獻根據:微型膠卷打印稿)。

有的頭條新聞,是根據紅衞兵報紙的材料改寫,有的根據上門讀者提供的消息。「自己的頭條新聞」既有經濟效益(增銷量),又引起外國媒體、研究機構關注,外電的引述使明報有「名聲的回報」。

批判毛文革 參與者協力

「本報特稿」欄內拙文,有時會述評歷史事實、為政治冤案或被影射攻擊者辯護,是非常敏感的話題。例如,1967年4月23日的〈大統帥如何交代這筆舊賬?〉,4月29日和30日的〈「后黨」拿出證據來!〉(分析毛、江編造歷史嫁禍劉少奇),金庸並無改題,更不改動內文。

除了他堅持批判毛文革的取向,參與者的努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1966-1968年的頭版,由胡越主編,他懂日文,常譯日文報紙的消息,讓頭版的內容更廣。1968年他離職,金庸要我接編,我說已有兼職,可否給我一些時間「做研究」,讓周青來編?他於是請周青主編頭版。周青是編輯部的能人,早就主編「自由談」和「鄉土」兩版。

悼金庸.之三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