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27日

麥志杰

港珠澳大橋反映的環評制度問題

港珠澳大橋剛啟用,有關注香港海洋保育的團體日前把握時機召開記者會,以港珠澳大橋工程數年間對中華白海豚的實際影響,提醒大眾各項大型基建背後,原來除了爭議甚大的工程開支問題,所謂可以保護自然環境的「法定環評」,與今日政府監察工程質素制度一樣處處漏洞。

偏向工程一方

今天,「法定環評」是官員常常用作回應「環境憂慮」的口頭禪,似乎工程走過環評程序後,環境問題便不再是問題。回顧港珠澳大橋工程之前完成的環評報告,環評顧問作出的結論為「對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的影響可以接受」,但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每年進行的調查可見,大嶼山東北海域(即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填海一帶)的海豚數字,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急速下降,2015年以後更未錄得任何海豚出沒。由當初「影響可以接受」,至最後「海豚全部消失」,這中間的巨大落差確是過分得不能接受。

環評不可靠只是表徵,根源來自環評制度的缺陷,令環評顧問偏袒工程一方,並欠缺機制追究顧問的缺失。

目前要向環保署署長申請環境許可證的話,非常依賴由工程倡議人聘用的環評顧問做的報告;作為受聘的環評顧問,理所當然是以顧客為上,千方百計要推動工程;至於項目對公眾實際有利與否,也許不是顧問委託合約關心之處。

這樣問題在政府主導提出的工程中更見深刻:當工程倡議人是政府部門,審閱環評報告的是特首全權委任的環境諮詢委員會,而環評條例下最終決定人是政府環保署署長,設定欠缺權力分立,聘用的環評顧問便肆無忌憚,因為但求應付法例條文,即使再淡化環境破壞,又或提出再不切實際的措施也好,挾「提出、審查、批准」三位一體的權力機關,最終總會通過無誤。這也是港珠澳大橋工程的實際負面影響,可以比環評嚴重許多的一個主因。

政府每年須進行法定環評的工務工程不少,在這種制度下也自然衍生出官員和顧問之間的密切關係:政府依賴熟悉程序的環評顧問,環評顧問又藉每次的成功經驗確立對其有利的先例,之後推動工程的部門就愈來愈傾向聘用這些顧問去順利闖關。

負責港珠澳大橋環評的顧問,就是多次投得政府工程合約的著名公司,當它和政府形成緊密的「共生」關係,環評前後就算有天大落差,也毋須問責,以至有恃無恐,為個別親建制智庫推銷東大嶼人工島時,可大放厥詞,無稽如「交椅洲最高只有兩米浪」、「海浪不懂轉彎」竟也說得出口。

要提升環評的可靠程度和公信力,必須改善制度,包括在環境諮詢委員會加入非特首委任的公眾委員,另設公眾可充分監察的獨立環評基金聘用顧問,以減少工程倡議人對顧問的影響力,以及設立有效反饋機制,以懲罰失職、明顯評估出錯的顧問等等。

特別是行政長官剛在《施政報告》提出1700公頃「明日大嶼」計劃,工程界無不蠢蠢欲動,為免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填海不再犯上港珠澳大橋的同一錯誤,修正環評制度,絕對刻不容緩。

麥志杰_環保觸覺高級研究主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