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27日

社評 社評

中日關係從互不威脅重新起步

星期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展開訪華行程,北京天安門廣場附近街道掛起多面日本國旗以示歡迎來賓。這本是有外國政府首腦訪京時的慣例,可是日本不少傳媒還是特地發了相關圖片和報道,以此顯示中日雙邊關係氛圍大有改善。

回顧二○一二年日本民主黨政府宣布把釣魚島國有化後,中日關係立時插水,內地多個城市爆發反日遊行,有人襲擊日系車輛及日資百貨公司,日本駐華領事館也受損,焚燒日本國旗更是示威民眾的指定動作,兩國政府高層接觸全面停頓。事隔近七年,日本國旗不再是燒毀洩憤的道具,反而高懸於北京市中心,的確可成為雙方關係回暖的標記,難怪日本傳媒拿來做點文章。

在三天訪華之行中,安倍晉三分別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進行會談,確認雙方關係回到正常軌道並邁向新時代,從相互競爭走向協調合作。中日兩國政府又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及諒解,包括同意就東海油氣田開發重啟談判;簽署總額二千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安排以增強彼此金融體系安全;中日在第三國開拓基建進行合作;就開通兩國海空聯絡機制加快達成共識……等等。此外,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簽署合作備忘錄,讓中國銀行東京分行擔任日本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方便雙方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作跨境貿易。

安倍在會談中正式邀請習近平明年六月官式訪問日本。現時尚未知道中方會否接受邀請,若果此行落實,將意味中日交往及高層溝通有機會回到釣魚島國有化事件前相對良好的狀態。

其實今次並非安倍晉三第一次到訪中國。二○○六年他首度擔任首相時已曾訪問北京,跟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努力修補因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到靖國神社參拜而損害的雙邊關係。那次安倍訪華被日本傳媒形容為「破冰之旅」,且成功促成胡錦濤在二〇〇八年官式回訪日本。相隔十二年後,安倍再以首相身份訪華,主題同樣是打破中日交惡僵局,重建正常合作邦交。

中日關係如此反反覆覆兜兜轉轉其來有自。首先是日本政府在處理一些敏感政治風波如釣魚島主權及靖國神社參拜問題時失了分寸,錯誤判斷形勢,觸碰中方底線,特別是六年多前日方把釣魚島國有化破壞了雙方擱置主權爭議的長期共識,令中國官民難有轉圜餘地,只能在外交上硬碰。

另一方面,中國綜合國力快速崛起,自二○一○年開始取代日本,成為亞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令彼此力量對比出現根本變化,加劇了競爭意識,「中國威脅論」在日本內部抬頭,導致雙方互信進一步下降,更令原本因為歷史與領土主權紛爭而繃緊的雙邊關係雪上加霜。

到近幾年,安倍晉三在歷史爭議及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保持低調克制,又盡力在外交上爭取與中方高層多對話,例如利用APEC、G20峰會等重大國際會議場合跟習近平碰頭。期間日方雖然也有兩面三刀的時候,但總的說來是積極謀求打破冰封,終於逐步緩和「熱面孔貼冷屁股」局面。

促成中日關係正常化的還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單邊主義政策。特朗普自去年初上台後,在外交、經貿事務大打「美國優先牌」,破壞過去幾十年的國際政經秩序及潛規則,直接影響整個亞太區局勢及穩定,同時針對性圍堵中國。在貿易戰威脅及國際大氣候趨於不利的情況下,北京政府務須在外交上反守為攻,設法加強跟其他國家如俄羅斯、歐盟的關係;日本是經濟大國又是亞太區舉足輕重一員,自然也是爭取改進關係的對象。正巧處於中日都有同樣意願及共同努力的時空,才使安倍新一輪破冰之旅露轉機,為雙方關係走向「新時代」奠下基礎。

習近平在與安倍舉行峰會時指出,中日關係未來要貫徹「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以此加強互動及增進政治互信。安倍也強調雙方本着互利合作,互不構成威脅的精神推動雙方關係向前。這個互不構成威脅的共識確實十分重要,畢竟中日兩強在經貿、地區安全、區域發展等方面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不少分歧和競爭,如今雙方正式認同互不威脅,互動互信遂較容易保持及推進,外交上將可回到較穩定的軌道,縱然出現爭端,也能坦誠談判解決,更不必每隔幾年又為時冷時熱的糾結大費周章。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