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6日

鍾聞 河水集

國進民退 自毀長城

《紐約時報》日前報道,9月28日中國政府向傳媒下達6個需要管控的經濟議題,包括: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經濟面臨較為明顯的下行壓力;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已成隱患;中美經貿摩擦影響逐漸顯現;國內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滯脹預期升溫;借社會熱點事件渲染民眾生活艱難。同日,官方另一份通知則指示,網媒要刪除一些唱淡中國經濟的評論。

內地經濟諱疾忌醫

以上禁令,正正點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難題,反映出中央政府對整體局勢有很精確的把握;可惜的是,雖然診症無誤,卻諱疾忌醫,以致用藥不能對症,加劇了病情。

面對當前內地經濟嚴峻的局面,政府採取兩個措施,一是頒布封口令,禁止民眾討論,假扮一切如常,總之「聽黨指揮」就是了。當年大躍進、人民公社等經濟災難,就是因為「一言堂」下,強行實施錯誤的政策,最終釀成巨禍,歷史的教訓仍歷歷在目,但當權者卻患了健忘症。

政府第二個應對措施則是「國進民退」,近期內地不斷有聲音為此造勢,上月所謂財經專家吳小平撰文指民營公司已經完成協助國有經濟發展,「應逐漸離場」。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巧合地在另一個公開場合,規勸民營企業要堅持職工主體地位,讓他們共同參與企業管理。

雖然其後習、李兩位最高領導人都先後表態支持民營企業,官方喉舌也反駁「私營經濟離場」擾亂人心。然而,觀察中國國情從來不能單憑官話來判斷。實情是國進民退正在大規模地進行,部分是半推半就,部分是霸王硬上弓。

在經濟下行周期中,民營企業由於受不到政府、銀行優先的照顧,處境艱難,財大氣粗的國企自然成為最佳外援。以2016年為例,企業新增貸款,78%流向國企,民企僅獲得17%。在資金繃緊的情況下,今年以來已有22家上市公司發生高比例股權轉讓,引入國有資本。

除了家境艱難而自願聯婚的例子外,更令人憂慮的是,黨管經濟的主導思想正在大規模落實。據香港報章統計,去年至今有123間上市公司通過修改公司章程,正式確立黨委及給予權力。除了大型國企,許多民企為了政治正確及希望得到眷顧,也爭相設立黨委。以內地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巴巴為例,它們均設立及強化了黨委,騰訊黨委更直白地指出,每年招聘新員工,都堅持「黨員優先」。

打贏貿戰唯有民企

改革開放40年,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至少50%的GDP、60%的稅收、70%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國企佔了超過70%的資源,卻創造不到30%的GDP。中國改革開放40年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實有賴引入市場經濟,容許政企分家,盤活部分國企,更重要的是,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茁壯成長。

可以協助中國打贏貿易戰及躋身世界經濟強國的,絕非大而無當的國企,而是有創造力、有應變能力的民企,政府要做的是,進一步改革開放,而非關起門來自給自足。

「國進民退」恍如劣幣驅逐良幣,扼殺最有活力的企業來供養殭屍企業,長此下去,40年的成果,恐怕會消失殆盡。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