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5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後發制人避免動武 深藏淺露易成強國

一、

美國獨立紀念日假後兩日,美國政府針對中國的關稅是否「加辣」,便有分曉;雖然中國誓言「以牙還牙」,但恐無法阻止有滿口「核子牙」且以打壓中國崛興為「志業」的特朗普總統繼續「出招」。迄今為止,內地的官方喉舌與西方主流輿論同調,都認為打貿易戰是一場無人受益的零和博弈。然而,這種教科書的王道解釋,無法阻遏以蘭德為師的美國當權政客的「戰意」。顯而易見,貿易戰爭令雙方都有傷亡,惟以中美的經濟結構及軍事實力衡量,美國既能以最低損耗(且損耗很快復元)取得上風,若觸動軍事機制,還可能迫使中國在信守自由貿易的幌子下不出手還擊,行任由美國魚肉徐圖復仇相忍為國之計!

從現實角度看,現階段和最大貿易對手美國「商戰」,對中國極為不利。簡而言之,經過數十年沒有充分自由市場調節即非由「無形之手」指引而由行政指導的經濟旺景,期間為迎合中央政策被各級決策官員掃進「地氈底」的不符合經濟效益的個案,不知凡幾。筆者曾數度指出,以北京的專權及經濟實力,中國確能承受這些失敗的經濟項目,但世上沒有免費午餐,更無沒有代價的經濟浪費,經過大旺特旺的數十年,現在已到了「結算」的關口,而結算的結果必然再次證實計劃經濟缺乏經濟效益──自由經濟才能誘發人民的工作潛能進而提高人民的福祉。

國內當前的經濟問題,便是昨文所說的「馬疲車破」,那些為投資而投資的官企民企(大家齊齊投資令中央定下的經濟增幅達標),不少如今財務狀況岌岌可危,貿易戰肯定會加深其內傷;加上美元強勢,負有巨額美元債務的企業,不少便無路可走只有破產一途。以國內的政情,失業率上升不僅會令人心躁動,引致社會不和諧,還會打擊最高領導人的威望……

內企因債台高築、市場疲弱、出口受制,很難再抵受來自「貿易戰」的打擊;另一方面,「一帶一路」的拓展,雖然仍是中國向外擴張展示國力的「主旋律」,但成效未見而負面消息已陸續浮現。眾所周知,北京為壯大「一帶一路」的聲勢,作了不少不符經濟效益的大白象式投資,且其援用的手法如以土地礦產等為抵押品借出低息巨款,已引起多宗政治糾紛;還有,中國在啟動這類投資時,通常會對有關國家政客誘之以利,等於為其國內政治鬥爭埋下定時炸彈,最終會影響中國的「收穫」……最近西方傳媒「瘋傳」的例子與在剛果開鈷礦(電動車鋰電池必備原料)的國企華剛礦業公司(Sicomines)有關,毫無疑問,華剛「搶先布局」,獲得「全球四分之三的鈷都輸往中國煉製,等於掌控了全球電動車命脈」;但中國所以佔盡先機,根本原因是「盛傳」有人向剛果總統卡比拉(J. Kabila)行賄上億美元,「金主」是誰,呼之欲出。此事終會引起西方「干預」……。中國以國內慣用的「銀彈」打通「一帶一路」國家經絡,其合法與否,姑且勿論,但由於分贓不均或後來者已無利可圖,勢必掀起連場「外交風波」!

上面的陳述,看出內地經濟線上,無論國內或海外,都出現不少棘手難題,昨午本報網站貼出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認為「貿易戰有可能讓中國多年積累的深層矛盾浮出水面」的評語,確是的論。因此,從投資角度看,目前投資內地股市債市要加倍小心;內地資本市場頹態畢呈,也許可說是「貿易戰」的消極效應。不過,這種情況不會在西方、起碼不會在美國出現。當然,目前美國經濟處於經濟循環後期(企業利潤為二○○八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經營不易;若干競爭力不足的企業無可避免會成為在「貿易戰」的犧牲品,但受惠的似乎更多,因為許多「海外工作」因中國內部消費放緩、經濟困頓及美國稅率下調而回流本土。事實上,精明的企業家早已看出特朗普會不斷打擊中國帶來的「商機」,因此上市公司回購本公司股票熱潮又起;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百分之八十五的「標普五百」回購額為一千五百八十億(美元.下同),比去年同季的一千六百四十億略少,但以此「速度」推演,若有百分之百「標普五百」的數據,此數當達破紀錄的一千八百億。公司回購與股票上升之間不能畫上等號,惟回購額上升,說明公司主事人對公司和市場前景有信心!

撇開經濟因素,由於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強國,時局愈亂資金愈向美國流,是無可逆轉的趨向。資金主人審度時勢,當知如何為財富作對自己最有利的安排。

二、

泱泱大度、富強豐足、脫貧冠軍、朋友遍天下的中國,所以成為美國的箭垛,一句話,是坐井觀天、浮誇自大惹的禍。用自己的一套把經濟搞上去,令世人欽羨,北京領導層自信自滿,其頭自大,遂把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及江澤民的「悶聲發大財」等「聖諭」拋諸腦後,終於招來以美國為首的「西人」(西方世界都對中國不懷好意,這是在劉鶴及王毅四出游說下仍無法組成「反美聯盟」抗衡保護主義的底因)因妒成仇的無理打擊。關稅只是「前奏」,中國若真的「以牙還牙」,恐怕台海南海會生意外。打壓中國已是美國不變的國策!

令筆者頗感意外的是,《人民日報》網上版昨天帖文批評內地媒體文風浮誇(如「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儍了」、「歐洲後悔了」,以至「我的國,厲害了」等等),扭曲國民心態、有損中國國際形象……內媒不是必須聽黨的話作文章嗎?按人報網的說法,內地好像有新聞自由!?希望北京不會為重塑領導謙謙君子不打誑言的形象而在媒體找幾個代罪羔羊!

中國人這類爭認第一因而貶損外人的心態,有歷史根源,學者有關評說已多,不贅。筆者想說的是,北京應好好學習英國人「深藏淺露」(或「厚積薄發」,Understatement)的性格,中國才能於「不知不覺、無聲無息」間成為舉世景仰(其實是害怕)的強國。美國人性格比較膚淺,但亦遠較中國人內斂、謙遜,皮尤(Pew)研究中心前天(七月三日)公布的民調顯示,認為美國是「世上眾多大國(greatest nations)之一」的民意為百分之五十六,但自認「超越所有國家」(above all other countries)的,由二○一一年的百分之三十八降至去年的二十九……原來張牙舞爪自詡「宇宙最強」的,不過是少數狂人嚇嚇弱小的瘋話!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