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31日

丁望 思維漫步

悼王丹鳳女史 說影片和文革

94歲的電影表演家王丹鳳女史(1924-2018),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給影迷留下的兒歌《小燕子》(電影《護士日記》主題曲),彷彿仍縈繞在人們耳際;影迷哼這支曲,無疑是「移情投影」,表達對她的懷念。

王丹鳳5月上旬病故於上海華東醫院,電影界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藝術影廳為她舉行追悼會。北京的第一黨報,在文化版刊出相關訊息;地方報《解放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均有紀念文章發表。

攀個俗套,王丹鳳及其丈夫柳和清(1926-2016)是我的「老朋友」,早在37年前(1981)相識於香港,曾安排他們和電影《原野》導演凌子(葉劍英元帥女葉向真)、主角劉曉慶,與《明報》創辦人金庸見面、晚餐,又撰寫專訪〈與王丹鳳一席談〉;後續的交往,增進對王丹鳳電影生涯和社會活動的了解。

在五七幹校 學煮大鍋飯

王丹鳳是1940年代上海電影界的大美人,1948年國共內戰期間來香港,為左翼的長城影片公司台柱,主演過《無語問蒼天》等。

1950年代初,南來文化人湧入香港,其中有錢穆、徐訏、黃震遐、姚克等,王丹鳳卻為了與柳和清結婚而返回上海。時代大變遷中的南來與北返,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選項」。

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她主演了《家》、《女理髮師》、《護士日記》和《桃花扇》等。文革期間(1966-1976),她無戲可演,《桃花扇》則被指為「反黨反社會主義毒草」。

1981年,她在香港文華酒店頂樓接受我的專訪時,敍述下放「五七幹校」的勞役實況:

「在牛棚關了3年之後,她獲得『解放』,到上海郊區奉賢縣的『五七幹校』勞動了5年。她說,剛到幹校的時候,她被分配到伙房,煮大鍋飯。她比了一個手勢,向我解釋大鍋之大,然後說:第一天下伙房差點哭出來了,因為過去連三幾口人的小鍋飯也沒煮過,現在要用大鍋煮數百人的飯,真不知如何下手;幸好大廚師勸慰她,教她如何『操作』,慢慢也就曉得煮了。」

1978年以後,知識界的處境逐漸改善,電影界拍攝描寫「文革傷痕」的影片。

民盟中常委 是統戰對象

略為「寬鬆」的環境,關乎改革家胡耀邦(1915-1989)在1978年提出「實踐檢驗真理」、變通毛澤東僵化教條。

40年前的「實踐觀」與「兩個凡是」大論戰,形成反極左的政治生態,許多人走出「死神陰影」(例如列為「專政對象」的黑五類獲平反),電影界人士則「重回舞台」。

王丹鳳恢復電影的演出,更成為「統戰對象」,受到一些「照顧」。1981年,她獲准來港探親,後來又應列根總統之邀訪美、獲准移居香港。

京、滬、港媒體報道「追思王丹鳳」,都提到她主演的影片、從影的成就,卻忽略了她在中國大陸的一種「身份標誌」:曾擔任民盟(中國民主同盟)的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並因民盟的職務而有「全國政協常委」之銜,意味她是中共中央和上海市委的「高級統戰對象」。

在上海電影界,張瑞芳、白楊、黃宗英等,是老牌共產黨員(俗稱「老共」);王丹鳳不是「老共」,卻因民盟的身份而扮演「統一戰線」(統戰)的邊緣角色。在這方面她頗能拿捏分際,沒有香港常見的那種「左僵化」令人厭煩。

在「追思王丹鳳」集會,「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說,王丹鳳「謙卑、客氣、對人尊重」。就我與她的交往印象,這樣的評語是恰切的。

凌子劉曉慶 晚餐說原野

我與王、柳相識前,已有書信往來。在早期的《明報》,我的工作與兩岸新聞和評論有關。1980年收到王的一篇來稿,寫上海的改革開放和促進兩岸民間交流,我簽發刊出,並覆函致謝。

1981年,王、柳來港探親,說想見見「長城」時的同事金庸。恰巧當時凌子和劉曉慶來香港準備《原野》首映禮,《原野》的香港公關主管約我見面,說在報上讀到我寫的三十年代作家評介系列,請我評一評《原野》,於是有本文前頭提到的晚餐。除了4位主客之外,我還邀約電影導演胡金銓、在中大任教的李金銓和朱立參加。

晚餐的主要話題,是文革的「傷痕文學」、曹禺的作品和影片《原野》。

後來,與王、柳交談中,難免提到文革悲劇,諸如知識界和老百姓的冤案,觸及影星上官雲珠之死,有「孤魂抱深冤」(唐.韓愈詩句)之嘆,但不談當今政治,更不觸及「民主」兩字。

王參加的民盟,與民建(民主建國會,柳是成員)、民進(民主促進會)、農工(農工民主黨),都有「民主」之名,甚至掛了「農工」之名,實與追求民主、代表工人農民利益無關。在「一黨領導」體制之下,連「黨內民主」尚且沒有,何來全社會民主?對於「民主」的實與虛,大家心照不宣,也就避免談及。

交往中談得最多的,還是三四十年代影人舊事,或是程季華《中國電影發展史》的得與失。王、柳的電影掌故多,從交談中增進我對電影史、電影企業(如柳家的國泰影業公司)的了解。

王、柳都是上海建制內的人,已習慣了建制內的遊戲規則,對上海又有「眷戀故土」之情,這或是晚年再回到上海居住的主要原因之一。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