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22日

丁望 思維漫步

極度集權時代 沒有兩人體制

《三國演義》第一回卷前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令人聯想當代的政壇:隨着時間的過去、世代的推移,不少曾被視為英雄的人物,在政治風浪中退下,也有新的政治強人崛起。

新一屆人大首次會議(3月5日至20日),完成了政權機關的換屆改組,這是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權力重組的後續政治工程。前總書記胡錦濤的中央團系大將李源潮(原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在「七上八下」門檻內黯然退下;另一中央團系大將、原政治局委員兼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失去政治局座位,貶任政協副主席。黨總的親信群,則獲得政治局的絕大多數席位,在國務院的地位重要。

這是政治強人崛起、極度集權的新時代,並沒有一些媒體熱炒的「習王體制」。本文略述換屆改組,楊潔篪退出國務院,王岐山的虛位、與黨總的權力不對稱。

解政治符號 涉定格量化

政權機關和政協的改組,與十九大和十九屆一中全會的權力重組,是緊密的連結,關乎黨政換屆領導職務預設機制、定格量化。本欄3月8日文〈破譯政治符號 試析高層人選〉,以解構的視角,根據這兩項權力轉移秩序文化的要素,把人大主席團常務主席名單作為研究載體,破解其釋放的政治符號,判斷可能的高層主要人選:

國家主席習近平,副主席陳希或王岐山;

人大委員長栗戰書,第一副委員長王晨,副委員長曹建明、張春賢(新任)、沈躍躍、吉炳軒、艾力更.依明巴海、萬鄂湘、陳竺等;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常務副總理韓正,副總理胡春華、孫春蘭、楊潔篪、劉鶴;

政協主席汪洋,第一副主席張慶黎,新任副主席劉奇葆,連任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華、萬鋼、何厚鏵、盧展工、王正偉、馬飆、陳曉光、梁振英等。

會議後期公布的「當選名單」是: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李克強內閣中,沒有楊潔篪的座位,原任的國務委員由王毅(外長)接替,這是令人意外的安排。其餘的預測人選,都是「當選者」。

列出預測與結果的名單,是想說明預設機制、定格量化仍然保留。

十九屆一中全會確定的政治局人選,對人大、國務院、政協有預設安排。國家主席、委員長、總理和常務副總理定格為政治局常委級,副總理和人大第一副委員長是政治局委員級,這就是預設機制和席位的定格量化。只要這兩項秩序文化的要素不改變,主要人選便有相當程度的可預測性。當然,預測與「結果」,不可能100%吻合。

去韜光養晦 楊潔篪退下

楊潔篪離開國務院之令人意外的原因,一、他本是國務院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類似已退下的戴秉國和唐家璇;二、他在十九屆一中全會首次進入政治局,定格(政治局委員)高於戴、唐;三、他是資深外交官,當過駐美大使、外長。

新一屆的政治局委員都有實權職務,如新進的劉鶴任副總理;新進的蔡奇、李鴻忠、陳敏爾、李強,分別任北京、天津、重慶、上海市委書記,官方並未透露楊潔篪的新實權職務。

他是中共中央外事領導小組成員(黨總兼任組長、國總兼任副組長),為小組辦公室主任。他未再次入閣,或將專職於外事小組,由幕前轉為幕後。隨着外交工作的擴大、爭取全球話語權的訴求強烈、推進「引領全球」的宣傳,外事小組或升格為外事委員會(類似國安委的規格),他應有新的安排。

他退到幕後、王毅走向前台,或關乎「對外形象」。他得意於胡溫新政期(2003.3至2013.3),給人較溫和的「形象感」。紅二代王毅(周恩來外事秘書錢嘉東之婿)則有「強硬形象」,曾在加拿大以「中國崛起」話題教訓外國記者,展現「敢亮劍」的「偉大鬥爭」姿態;他對黨總「外交思想」的頌揚亦起勁,稱「總書記外交思想……提供了理論和思想武器」,「貢獻了中國方案」。

胡溫新政期與本朝是差異很大的時段,前者是「韜光養晦」的外交格局,後者則宣揚「中國崛起」、「中國方案引領全球」的「偉大鬥爭」。小平定出的外交方略「冷靜觀察、沉着應付、站穩腳跟、韜光養晦」,已是明日黃花。這是楊去王來的背景。

王岐山N無 副主席虛位

官方公布王岐山當國家副主席後,外國和香港一些傳媒熱炒「習王體制」,這是移植日本式的傳媒術語。如同多年前熱炒的「習李體制」,與政治現實脫節。在權力體制的制度設計中,國家主席和副主席是虛位,他們的「權威性」,在於黨內的實權職務及其實際的權力含金量。

本屆的國家主席,是黨(總)、軍委主席,兼任國安委主席、外事小組組長等,王岐山在中共中央則是「N無」(無黨職),與黨總的權力和角色都不對稱。他出任副主席,類似「發揮餘熱」的顧問,或協助黨總處理對美戰略、商貿糾結。他有美國政商界人脈、「危機處理」的豐富經驗,又有財經方面的資歷。

十八大以來,極度個人集權。政治宣傳的主旋律,是黨總處於「人民領袖」的權威地位,要維護其核心地位權威、受其引領。俗語謂「一山不藏二虎」,哪裏會有兩人共締的體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