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26日

龍子維

在馬路上起屋可行嗎

3年前,雨傘運動解放了市民大眾對開拓馬路的想像,逼迫我們重新思考,佔據市區用地20%的道路空間,是否有更好的用途。之後幾年,各類型的民間社區實驗如雨後春筍湧現,兩年前的「行德」實驗,讓中環的主要交通幹道德輔道中,重新開放予市民大眾,改變馬路「以車為本」的規劃窠臼。

除了公共空間的試驗,我們或許應該更進一步,思考在主要馬路的幹道或交滙處上蓋,興建平台和樓宇的可能性。尤其是社會有聲音,寧願花費極大的環境和社會成本,開發郊野公園或者填海。相比起來,在馬路起屋的技術複雜度和開發費用,未必如一般市民大眾所想像的高。

可集約式城市規劃理念

依據「集約式城市」(compact city)的規劃理念,在城市邊陲大興土木移山填海興建新市鎮,不但會令鄉郊空間日益萎縮,偏遠地區的居民亦要花費大量時間搭車上班,由此製造的交通需求,便會帶來大量的空氣污染和能源消耗。隨着商業核心區與新市鎮的地理空間擴闊,有關的就業、交通及環境問題將會日益困擾大部分港人。

城市不可能無限增長。事實上,香港的人口將於2043年便達到最高峰,這20多年間多興建的樓房,屆時便會因人口到頂而大量空置,香港可不能重蹈日本的覆轍。

當我們決定要以什麼樣的開發模式來興建房屋,以上有關集約式城市規劃的理念,以及人口即將到頂的事實,必須成為城市發展的規限與依據。相比起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付出天文數字的社會和環境成本,集中在一個水域中心填海(例如東大嶼都會),或者移平部分郊野公園,在某一地域大量增加人口的「集中式發展」;在整個城市不同的已發展地區,適度地以立體的方式作「分散式發展」,漸進式地增加城市的人口及層次,將會更有彈性地面對人口波動及全球暖化的威脅。

過往民間提出的棕地優先發展、市區重建起公屋,或者活用閒置校舍或短期租約地,都是以某種「分散」方式,爭取使用散落城市的土地資源,以更具社會效益的形式(例如房屋興建),取代本來未必具有迫切性的用途(例如臨時泊車或貨櫃場)。

同理,當要考慮在馬路起屋是否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我們亦應理解最關鍵的問題,並非有關建議是否技術上可行,而是我們是否認為,以更立體、更集約的方式發展城市,比起在偏遠地區移山填海開發新市鎮更可取。

林超英教授遞交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意見書中,清晰列出5幅可在運輸基建上蓋興建平台以作房屋用途的潛在用地,包括港鐵八鄉車廠、馬料水鄰近香港中文大學的公路上方的沿岸地帶、油麻地交滙處、美孚新邨東南面的道路交滙處、美孚新邨與貨櫃碼頭之間的道路交滙處。有關建議亦已在2月13日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會議中列入議程。

油麻地交滙處建屋挑戰大

這幾幅用地的面積合共至少有50公頃。根據林超英的描述,單單是港鐵八鄉車廠的上蓋,便足夠興建整個廣幅邨和宏福苑,容納23000人居住。不過,發展局似乎比較偏好位於油麻地交滙處的10公頃土地,在討論文件中連同將興建的中九龍幹線合併討論。

在油麻地交滙處興建房屋的最大挑戰是,面對嚴重的路邊空氣污染問題:一、交滙處所在地區的二氧化氮濃度嚴重超標,附近路邊空氣監察站的測量數值,長年超出香港年均標準逾倍;二、根據環保署預測,到2020年有關地區的二氧化氮濃度基線仍然會超標50%,任何的基建改動能否通過環評,亦成疑問。

不過,在交通交滙處上的平台,亦不一定只局限於興建房屋。香港理工大學推動的「綠化平台計劃」(Green Deck)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方案。理大提出紅隧收費廣場上的兩條天橋之間,興建一個架空的綠化平台,面積約1.5公頃,包括劇院和體育設施,以解決區內空氣質素差、公共空間不足、行人天橋超出負荷等問題。理大研究證明,Green Deck有助減低區內38.3%的懸浮粒子。

GIC旋轉門的最大好處

政府可以參考Green Deck做法,在全港其他地區興建類似的綠化平台。除了林超英提出的5個地點外,一些大型的交通交滙處或隧道入口,例如彩虹交滙處或西隧九龍入口,亦有條件興建。這些平台主要擔當一個「GIC旋轉門」的角色,為區內居民提供更多的綠化及可供活動的公共空間,以至是社區設施,以便騰空原先撥作GIC(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的土地,興建公營房屋。

「GIC旋轉門」的最大好處是,不用花費時間和資源,興建額外的基建連接偏遠的居所和上班地點。由於興建的建築物和平台是分散在全港的已發展地區,改劃和興建是循序漸進地進行,新增人口會較平均地散落香港各區,不會大量增加某一地點的人口而增加額外的交通負荷和車輛污染。

雖然都是同樣在上蓋興建構築物,比起直接在貨櫃碼頭上蓋起屋,似乎興建這些馬路上蓋綠化平台更具社會效益,不但可改善環境,亦更符合集約式城市的規劃理念。

龍子維_ 影子長策會成員、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