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2月22日

李國麟 專業議政

中醫服務應納入公營體系

中醫藥在香港已有悠久歷史,可用作預防和治療疾病,甚或保健;中醫藥在香港亦相當普及,許多市民都會向中醫師求診或服用中藥。自八十年代末,政府開始研究規管中醫藥,檢討香港中醫的執業情況,以及中醫藥在本港的使用,直至1999年通過《中醫藥條例》,條例全面實施後,所有在港以中醫執業的人,必須註冊,確保中醫的專業水平。

隨後,政府提出為促進中醫藥以「循證醫學」為本及發展中醫門診服務,於2003年逐步在全港18區設立中醫研教中心,第18間中醫研教中心已於2014年成立。有關服務需求相當殷切,根據政府資料,以2016年全年計,18間中心的求診人次超過116萬。不過,由於有關研教中心是由醫院管理局、非政府機構和本地大學三方夥伴協作模式營運,以自負盈虧方式運作,門診收費遠高於由政府資助的公營西醫醫療服務的收費。以普通科門診為例,政府門診收費為50元,中醫研教中心全科門診診金則為120元,中醫門診收費足足高出一倍有多。

此外,為汲取中西醫協作和中醫住院服務在營運方面的經驗,以配合興建中醫醫院的計劃,醫院管理局透過與中醫教研中心合作,推出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在指定醫院為合資格住院病人提供中醫治療服務。不過,中西醫協作治療中的中醫部分不在大幅補貼的公共醫療服務之內,病人每天需要額外支付200元作為中醫診療費用。

筆者認為,現時政府對中醫服務的資助非常不足,以致中醫服務收費較高,未必人人可以負擔,因而放棄使用有關服務。縱使局方辯稱由2003年開設第一間中醫研教中心至今,各中心的中醫全科門診標準收費一直維持於120元,每間中心提供中醫全科門診服務時,須撥出最少20%的名額供綜援人士使用。

中西醫資助分別甚大

不過,當局有否檢視有關名額是否足夠,同時對沒有申領綜援的人士,如低收入人士、長期病人和長者,每次120元的診金對他們來說並不便宜。有中醫業界人士反映,政府對中、西醫療服務的資助差距極遠,現時公營西醫診所和醫院所獲的經常性政府資助,佔其總支出約89.2%,中醫診所則大約只有13.3%,實在是差天共地。

既然政府有意發展中醫服務,應該加大力度,作出承擔,增加對18區中醫研教中心的資助,好讓有關服務單位調低全科門診及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的收費;同時應考慮因應地區需求,增加中醫研教中心的服務名額,讓更多有需要的市民使用有關服務。

除此之外,將會興建的中醫醫院,雖然政府決定出資興建;然而,中醫醫院將不會由醫管局營運,而是由非牟利團體以自負盈虧的形式營運。不少業內人士擔心,承辦機構財政是否穩健、對中醫發展是否有承擔。故此,長遠而言,政府應考慮把中醫醫療服務納入公營醫療體系,提供資助,以減輕選擇接受中醫醫療服務的市民的經濟負擔,同時有助提升中醫醫療的教研工作,以及紓緩公營西醫醫療服務的壓力,一舉多得。

李國麟  立法會(衞生服務界)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