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23日

丁望 思維漫步

再議十月革命 涉香港中史科

了解歷史,是許多人求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博覽歷史文獻,分清史書、官審教科書的真與假,辨別歷史事件的是與非,是思索歷史的艱難過程。《中庸》謂:「博學之,慎思之,明辨之」,對後人是「溫馨提示」;《漢書.楚元王傳》云:「博觀終始,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恰正是探究歷史的取向。

美國歷史學家詹森.湯普森(James Thompson, 1869-1941)的名著《歷史著作史》(A History of Historical Writing),論述柏林大學第一流史學家利奧波德.蘭克(Leopold Ranke, 1795-1886),引導學生「弄清歷史真相並深鑽資料來源」,着力追尋歷史的真實;蘭克定下的歷史研究的3項準則分別是:批判、準確、透徹。這也是當今探索歷史值得參照的準則。

尋歷史真相 要獨立思考

近期社會的熱議焦點之一是,香港初中必修的中史科;西方傳媒則廣泛評論俄國十月革命(1917月11年7日,俄曆10月25日);重視歷史真相和歷史知識教育的德國,還在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舉辦十月革命百年展。西方媒體帶出的、值得關注的話題是,對十月革命和列寧(1870-1924)的再評議,十月革命對中共成立(1921)和發動社會主義武裝革命的影響。

對於香港官方列中史為初中必修科,社會大眾不必排拒。教師如能尊重歷史事實、肯用心做一些專業研究,讓學生多了解歷史真相、培育獨立思考能力,是知識傳播的「善舉」。

中史不只應是必修科,還應盡可能擴大講述範圍,以開拓學生的視野。

官方中史科的諮詢文件列出現代史(1911-1949)的辛亥革命和民國單元;在此單元,不只應講民國初期的政治、社會大輪廓,還應觸及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和馬列主義的傳播、1919年的「五四」和新文化運動。

中史列為必修科面對的困難之一是,一黨體制下的官史,多半是按政治需要扭曲歷史、掩蓋真相的宣傳品。從斯大林(1879-1953)的《聯共(布)黨史》、1980年代蘇共官方的《蘇聯共產黨歷史》到北京近期的官方史書、論述十月革命的文章,大都是這類宣傳品。其中,所謂列寧的十月革命把沙皇從皇位推倒,就與史實不符。

從二月革命 到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之前,有各派聯合的二月革命(公曆1917年3月),史稱立憲民主革命,除自由民主派的立憲民主黨(又稱社會革命黨)之外,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左翼的布爾什維克(多數派,後分離出去成為俄共〔布〕)、右翼的孟什維克(少數派)也參與。

俄曆3月3日首都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工人罷工,後來擴大為抗議帝俄沙皇的遊行示威;12日,一群士兵倒戈攻打冬宮;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發表遜位詔書交出政權,羅曼諾夫王朝(House of Romanov, 1613-1917)終結。

二月革命後,兩種政權並存(1917年3月至7月)。主流派是立憲民主的臨時政府,左翼陣營是布爾什維克控制的工(人)(士)兵蘇維埃(代表大會)。

1917年3月成立的臨時政府由立憲民主黨人主持。7月,臨時政府改組,立憲民主黨的亞歷山大.克倫斯基(Alexander Kerensky, 1881-1970)任總理和軍隊總司令;他與軍方聯手採取限制或清除布爾什維克之舉,曾下令逮捕列寧,與布爾什維克決裂。

1917年11月7日,列寧策動布爾什維克包圍、攻打冬宮,克倫斯基逃出冬宮,聯結白衞軍對抗蘇維埃政權;他後來定居美國,1940年代在哈佛大學任教。

列寧的十月革命,並非推翻沙皇的皇位,而是奪取立憲民主臨時政府的權力,把俄國引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之路,這是奪權政變。列寧雖聲稱蘇維埃政權代表工農兵,且是民主政府,實際是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是對俄國立憲民主革命(二月革命)的背叛;接下去,是持續多年的國內戰爭,即赤衞軍與白衞軍的紅白之戰,民眾遭受戰禍連綿之苦。

立憲民主路 被列寧阻擋

適值十月革命百年,俄羅斯一批獨立思考的史學家,呼籲審視十月革命的歷史真相、重新評議列寧。

據英國BBC報道,俄羅斯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拉夫羅夫說,列寧有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過失。

歷史學家師洛斯伯格也批評列寧、斯大林的極權政治,十月革命以血腥手段,阻擋俄羅斯的民主進程。他認為,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之後,俄國正走向立憲民主之路。

俄羅斯立憲民主黨的立憲民主之路是可行的,這與1905年的罷工事件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改革有關。沙皇鎮壓1905年初的彼得格勒工人罷工,但各地仍有農民和士兵騷動、工人罷工。為了緩和官民衝突,沙皇發表「10月17日宣言」,宣布民眾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確立「杜馬」(議會)的立法機構地位。

宣言催生了立憲民主黨、十月黨(10月17日聯盟)等參政黨。以斯托雷平為首的內閣推行土地改革(1906-1917),允許農民透過銀行信貸購買皇家莊園土地,也可脫離原來的村社出售土地,又以移民的方式「扶貧」。這是「興農、富農政策」。

沙皇順應形勢的變革,立憲民主黨的崛起,令俄羅斯有逐步實現憲政民主的可能。列寧卻主張暴力革命,打爛原來的「國家機器」,他的「四月提綱」(1917),提到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二月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同年的十月革命,走了暴力革命和專制統治之路,民眾付出的代價非常沉重。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