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4日

戴耀廷 法治人

沒有未來的香港

港人雖能突破中國人那套純以過去為重的宿命觀,但也只能掌握一種有限的未來觀,這已深深影響香港主權移交前的發展。

未來的想像,其中一種重要的作用是,幫助人們規劃現在,令現在能演進為希望達到的那種未來。能有一個全面的未來,人才可以全面規劃現在;若人想像的未來只是有限的,他們規劃的現在,也只是有限的。這就是香港過去數十年的發展。

所謂亮麗 原是片面

港人所能想像的未來,只是一個私人化的未來、一個偏重於經濟的未來,以及一個相對短暫的未來。因此,過去那麼多年,香港的社會規劃欠缺建構公共空間的視野,只看短期的經濟增長,沒有太多想法怎樣才能持續發展。經濟發展與政治權力分配、社會結構改變、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都受忽略,令香港過去(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成就,看來是那麼亮麗,卻原來只是片面、短視和淺薄。

最好的例子是,香港的商界只對很快便有回報的地產投資有興趣,對那些需要長線投資、多年後才有回報的科研卻是興趣不大。

香港到了九十年代以後,面對經濟轉型時,便缺乏視野、動力和能力應對。也由於偏重於地產、金融,令政治權力傾斜向大財團,進一步造成經濟資源分配不均,令社會矛盾增加。

當權者也看不到港人政治文化隨着社會發展而有的改變,只是想盡方法維持現狀,未能有效導引民間要求改革的力量,反把這些可幫助香港發展的民間力量,推向政府的對立面,製造更多的社會紛爭。

一個全面的未來觀,可以幫助人面對眼前一些困難時不會那麼容易消沉。若人看不見未來,他們會滿足於現狀,當一切順景時,問題不會太大,一旦現時的處境因環境變化而變得愈來愈差,因缺乏未來的想像,他們便沒有動力應對,面對困難時便會選擇逃避。

有一個全面的未來觀,人才會正面地面對挑戰,因未來能給予人希望,讓人得到創意、決心及力量,以應付各種挑戰。

香港經過七八十代的急速發展後,很自然要面對經濟轉型的挑戰,這些挑戰要有長久和全面的計劃,才可應對。由於沒有全面的未來觀,當環境出現深層變化,經濟轉型,加上前途問題、八九六四、過渡的震盪,不少港人選擇尋另一個地方,繼續追求個人和家庭的經濟需要。香港始終是借來時間下的一個借來的地方,他們對香港缺乏全面的未來想像,自然到出了問題時,先會做的,就是找機會離開,找尋另一個他們認為是更好的地方。很多人因而欠缺應對當前困難的創意、決心和能力。

面對巨變 未能應對

也由於人所想的未來並非開放而是局限的,不能容納各種可能性,所以面對挑戰時,便只能在現有框框團團轉,找不到新的出路。若環境變化有限,問題不會太大;若環境出現突變,甚至是根本性的變化,那便難以應付,甚至連現有的也保不住,徹底崩潰。惟有一個全面和開放的未來觀,人才有能力應對出現的突變或劇變。那不是我們希望這種環境改變會發生,而是當這些改變發生時,我們可能沒有能力應對。

香港正處於這種情況,未來10年,很大可能中國會出現極大變動,只擁有「有限的未來」的想像,港人將缺欠能力應對可能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發生的巨變。

港人必須跳出這個「有限的未來」的框框,香港才有真正的未來。

香港的未來之4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