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9日
香港在開放數據方面仍落後紐約、倫敦甚至台灣等地,近年政府開始增加開放API、歷史數據等;然而,民間在使用條款、數據質素欠佳和資料集不足下,難以運用政府資料進行政策研究或開發。今期為本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將聚焦政府推動跨部門合作,利用數據開發創新應用,藉此改善電子公共服務及促進智慧城市發展。
根據國際開放數據組織Open Knowledge Network(OKFN)的評分,香港只得51分,全球排名24位。鄰近地區的台灣政府早已推動開放數據制訂全面策略,蒐集民間需求,從政府供應及產業需求兩方面入手,行政院設立民間諮詢委員會,國家發展委員會與經濟部工業局兩個部門合作,一方面制訂原則、規範如資料格式和互換標準等,要求政府部門主動盤點並釋出,活化數據應用創造產業價值,並深化國際合作、產業推動、認知推廣和民間互動4方面工作,取得正面成果,難怪台灣佔世界第一位,整體評分高達90分。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競選政綱中承諾會「提高政府資訊及數據的透明度」,近日更高調指會開放更多政府數據。然而,政府在開放數據方面缺乏高層次跨部門的政策指引,工作一向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負責執行,缺乏資源和支援,部門缺乏誘因支持。本港多個公共交通機構仍未願意開放數據,筆者曾經多次向運輸署提出要求他們在專營權內規定需要以開放標準提供API,但政府繼續表示實時到站數據屬於私有財產,不能要求公司公開予公眾免費使用。如果政府肯利用批出交通專營權,要求營運商開放到站數據,從環保、經濟、民生角度均有莫大效益。
筆者建議政府應以5年內進入OKFN開放數據排名前10位為目標,加強在開放數據方面的「提供者」、「促成者」及「推廣者」角色,從政策主題方式推動開放公共利益價值和經濟價值高的數據。政府應制訂《開放數據發展策略》,設立政府內專責職位,例如Chief Data Officer作統籌,並參考全球開放數據先驅英國Open Data Institute成立「公開資料學院」,積極諮詢民間和業界使用者,蒐集與歸納對開放數據的需求,激發民間創意。
開放數據政策和進度與智慧城市的發展其實關係密切,透明的開放數據政策可以推動民間增值和應用,藉由協作發展更多創新應用和IT產業鏈。智慧城市發展的硬件配套和技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政府以開放的態度協調不同的持份者,與民間分享知識、資訊和工具,募集民間智慧並將民意納入制定政策的過程。
科技改善長者生活
多國都有研究運用群眾智慧(Crowdsourcing)提高服務效率、決策精準度及減少資源浪費,政府應加強與公民團體及商界等的合作,建議政府應以開放態度接受市民意見並提高對公眾參與的重視程度,例如可以將1823熱線、應用程式及其他社交平台收集意見的範圍擴大至所有施政建議和諮詢。
最重要的是,改革政府服務使用的科技和內部舊有行事方式和制度,提升效率,追上科技和時代改變。政府可仿效英國及新加坡,開設「公務員數碼技術學院」,為公務員提供培訓,應對科技需要及未來發展策略。
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人口推算,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表示,本港未來面對「高齡海嘯」的挑戰,65歲以上的人口,到2041年將是2016年的2.2倍。面對安老服務需求上升和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政府應推動安老服務業運用科技,以提升服務效能和效率,協助前線安老院舍和社福機構外展服務,善用穿戴式裝備、機械儀器、感應器等改善安老服務及幫助長者健康管理。
筆者建議,當局應制訂推動樂齡科技的策略,從支持研發適合本地長者的科技產品及服務、促進國際合作、為院舍和服務機構提供資助和人才培訓、鼓勵安老服務界、醫療服務和科技界等加強合作。
莫乃光_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民族主義滲電影 中外手法大不同 |
上一篇: | 一個偽命題 十個偽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