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
9月7日,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的長子不幸離世。雖然政見不同,但驚聞她遽然喪子,我亦感到十分難過,當天便向她及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其後,大學民主牆出現對蔡女士及其長子的冒犯性標語,極其涼薄,我十分反感。這些行為缺乏同理心和人道關懷,是對死者及其家人極不尊重。因此,我呼籲有關人士停止、並收回這些涼薄言論和惡意抨擊。
不過,事件發展至今已經一個星期,卻出現另一個問題——社會上不同人士和團體以激烈方式表態,例如進入教大院校範圍示威抗議,甚至指定大學校方以某種方式懲處。我認為這些行動都是不必要的。
必須強調,教大是成熟的教育機構,校方可按一貫機制和校規處理有關事件。例如,於有需要時,教大可以根據《學生行為守則》交由學生紀律委員會跟進事件,這是一直以來行之有效的機制。於事情真相未有查明清楚、不知是誰所為之前,便高調向大學施壓,根本無助解決問題,反而會火上加油,激起更多矛盾,令大學淪為政治角力的戰場,最終令大學師生和社會受害。
連坐法處理不恰當
更嚴重的是,有報道指有其他學校的校長向教大校方表明永不錄用教大的學生,甚至已取消教大學生的實習計劃。假如報道屬實,我認為此舉極之荒謬。
首先,校方至今根本還未查明張貼標語者是不是教大的學生。其次,採用「連坐法」方式處罰,違反教育原則,連帶沒有犯錯的同學也一同受罰,殃及無辜的做法並不合理。
明顯地,民主牆標語事件只是個別少數人的所為,其他絕大部分的教大學生不應該受到牽連,而教育界和社會更不應該因為這次事件而標籤教大學生。
葉建源_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澳門大停電予香港的啟示 |
上一篇: | 同義多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