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8月17日

李國麟 專業議政

多管齊下解決房屋供應問題

新任運輸及房局局長陳帆早前探訪劏房居民時,因看到低下階層的居住環境比他小時候還要差,不禁哽咽流淚,並透露政府正與非牟利機構和私人發展商研究把舊樓單位改裝成「社區劏房」,再以低價租予居民。筆者預期因供應單位有限,計劃成效只是杯水車薪,但本着「幫得一個得一個」的施政理念,政府應多管齊下,解決市民住屋的困難。

早有「光房計劃」

房屋問題早已纏繞香港多時,根據最新數字,私人住宅樓價連升15個月,更是連續8個月創新高;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達到4.7年;同時約有20萬市民居住劏房單位,雖然上屆政府制訂了《長遠房屋策略》,但政策僅屬中、 長期供應,短期措施則乏善足陳,「社區劏房」或許是其中一方法彌補現行政策的不足,大方向正面,值得支持。

其實,類似計劃早在民間實行,政府去年底與非牟利組織和商界合作推出「光房計劃」,團體向業主承包單位,以可負擔租金,提供住宅租予單親婦孺;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承租唐樓,以低於市值租金分租予數個家庭,並保證3年不加租。

現時劏房最大的問題是租金昂貴,業主濫收水電費,基層市民的貧窮情況加劇,邀請非牟利組織作為租屋中介,便可為單位制訂合理價錢,避免租戶受到剝削,鼓勵他們向上流動。

此外,「社區劏房」的空間雖然狹小,但安全和衞生條件符合標準,可提升樓宇安全和改善居住環境。事實上,「住屋權」在國際層面上,早已定義為基本權利,政府有責任衡量房屋是否符合安全和衞生標準,積極推動鄰里關係和社區特色,達致「健康住屋」的房屋政策。

不過,筆者認為計劃只可幫助一小撮人,大規模推行並不可行。第一,「社區劏房」的供應量難以估計,只能靠社會上的「良心業主」主動參與,因此無法滿足所有劏房居民的期望,參照自2013年初推出「光房計劃」,至今大約只有50個單位,證明要一時三刻提供大批「社區劏房」並不容易;第二,政府須要研究細節如申請資格,決定是否優先協助公屋輪候冊或現時居於劏房的市民,甚或讓非牟利組織進行配對等,都是政府必須解決的問題。

正因如此,筆者多次強調政府必須採取一切可行措施解決房屋問題,包括利用私人分層工業大廈,容許暫時改劃成住宅用途,例如5年至10年,並訂立面積下限和租金上限等條款;本港亦有大量空置校舍,政府可把該等建築物稍作修葺,並改建成過渡房屋,隨時可為數千住戶於短期內解決燃眉之急。同時可善用舊有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單位,加快重建進度;市建局近日亦開展「過渡性社區房屋」試驗計劃,把安置大廈部分單位予社聯出租,期望該局日後審視工作定位時,不只以財政收入作重建項目的考慮,亦要以社會責任為基礎,協助各階層市民盡快獲得安居之所。

多個政黨和民間團體亦不斷要求政府設立租務管制,但局方以建議極具爭議,社會對此議題仍未有共識為由拒絕實行,卻未有詳細指出箇中問題。另一方面,筆者曾多次建議設立租金免稅額,以緩減中下階層租住私樓的經濟壓力,協助他們儲錢置業,冀望局方重新研究各項建議,接納民間訴求。

長遠而言,增加土地供應仍然是最有效應對問題的對策。政府應優先發展棕地,配合便捷的交通網絡,預期可足夠應付未來房屋需求

近月不時看見海外雜誌介紹香港,並非關於旅遊去處,竟然是展示知名攝影師在繁華的香港所拍攝的籠屋和劏房照片,令人深感唏噓。眼淚不能解決問題,期望新任局長坐言起行,提出更多具體方案,全方位增加房屋供應。

李國麟_立法會(衞生服務界)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