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7月22日

張凱科 建築思話

重塑小城空間定義

一個看似平常的周末傍晚,西環碼頭一帶的貨物裝卸區仍舊默默為這個繁華都市帶來一片不一樣的天地。儘管花園、水池、球場、跑步徑、康樂設施……在這裏一樣都沒有,但這個曾獲選為「最佳公共空間」(甚至稱為「香港天空之鏡」)的地方,人潮仍是熙來攘往;大家做着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跑步的、踏單車的、散步的、釣魚的、遛狗的、傾心事的,甚至有獨個兒對着維港專注練習小提琴。

奇怪的有輪東西

這個超過300米長的臨海空間,似乎沒有受到都市常見的枷鎖和限制,沿路不但沒有欄河和大閘,也沒有告示牌指示路人別這樣那樣(除了那個海事處警告「非在裝卸區內工作的人士離開」的告示外)。基本上,這片奇妙天地是人們有機地由下而上創造出來的。

故事要從碼頭一端的角落說起。獨個兒散步的女孩忽然停下腳步,在黃色街燈下,她發現身旁幾個有趣的東西排列路上,一共是3個以卡板疊成好幾層的東西;可以看出,卡板經過剪裁,最底的一塊大概是原塊卡板的一半,上方一旁再疊上多一或兩塊面積更小的卡板。看上去,卡板明顯經過打磨,並且塗上保護光油,有些還髹上白色。

碼頭在昏黃的環境下,這些東西似乎有點什麼設計或藝術味道,同時又意外地切合這個貨物裝卸碼頭的環境(不時有上落貨用的舊卡板丟棄四周)。

女孩子心想,是誰製作這幾個東西,還把它放在這裏?仔細觀察下,她發現最底層卡板的4角裝有滑輪,這輛「卡板車」似乎可以移動。

大概這是3個卡板裝置藝術,或是有心人DIY替社區帶來這個小發明。還好這3輛「卡板車」有椅子般的高度;反正有點累,女孩隨便坐到其中一輛,還拿出袋中一本小說閱讀起來。

角落靜觀可愛場景

一個老伯剛好散步經過,見女孩坐在「卡板車」看書,他走累了,於是也隨便坐到另一輛休息一下。此時,又有一家4口慢慢走過,只有七八歲的姊姊最先發現「卡板車」,一手拖着媽媽,高興地指着「卡板車」跳了起來,這下還吸引到小弟弟的目光;爸爸笑着把小弟弟從嬰兒車抱到「卡板車」跟他玩耍一會。轉瞬間,3輛「卡板車」已經滿座,這個碼頭角落的場景忽然變得分外有趣。

如此有趣的一幕,全給我與隊友拍攝下來。其實,沒人留意到我們一直在旁的角落靜靜觀察這幕可愛的場景,看着看着我們也忍不住展露笑容。那個晚上,我們一直待至凌晨一點多才有機會收回一直由途人「佔領」的「卡板車」,結束這場(對我們來說)算是成功的都市空間實驗。

發掘大小生活故事

話說回來,這3輛以卡板製成的流動藝術裝置,其實是我們參與香港建築師學會去年舉辦的「築自室2之家 - 城 ÷」展覽活動當中的參展創作(詳情請瀏覽網站:www.hkia.net/reveal);逾90位建築師會員的作品於去年9至10月在太古坊ArtisTree內展出。

我們把這幾輛「卡板車」作品的題目名為「重塑小城空間定義 發掘大小生活故事」。在此希望跟讀者分享作品的設計主旨:

參展作品橫跨建築和城市規劃專業,反思關於空間使用的正當性。當非正式空間經常被否定,了解非正式空間的可能與可塑性,便有助確立它改善城市生活的正面意義。這過程需要社會共同的反思和參與。

我們有能屈能伸、為街道注入活力的大牌檔小販檔;一個位處貨物裝卸區卻享譽為「天空之鏡」的「最佳公共空間」;一個曾經「佔領」繁忙行車幹道作政治集會的「廣場」。

可曾想過,我們身為城市空間的真正使用者,在全然接受規劃師建築師所作「正式」、「正當」的空間定義時,會否錯失和犧牲多少生活的可能性?或者可曾想過,憑藉肯定「不正式」、「不正當」的空間並參與重塑香港小城的空間定義,又可發掘到多少大小故事?空間,只待你去使用。

【文章只代表個人意見,並在此特別鳴謝參與此作品的大玖寶建築團隊其他成員:鄭智聰、陳建海、馮志強、劉思航】

張凱科_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