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7月13日

盧安迪 自由的國度

重啟政改的共識空間

一反我在特首選舉期間的預測,新一屆特區政府上場不過數周,與泛民主派的關係已呈現一些相對正面的跡象。例如當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大部分泛民議員均起立以示尊重,正如楊岳橋議員所言,比以往少了一份戾氣。

雖然執筆之日未知這情況會否在高鐵「一地兩檢」方案出台後有所改變,但假如雙方的善意得以延續,不只可在眾多經濟民生議題上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也未嘗不能重燃推行政改、邁向普選的希望。

尋求社會共識、重啟政改的最大障礙之一,當數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4年作出的八三一決定,尤其是「每名候選人均須獲得提名委員會全體委員半數以上的支持」這一規則。不少泛民主派人士均曾表示,他們看不到在八三一決定下可能得出任何符合他們「無不合理篩選」要求的方案。的確,需要過半數提委支持方可成為候選人的門檻,實在難以符合絕大多數香港人的認知和期望。誠如時任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2014年7月19日在電視節目《星期六主場》表示:「我並非只批評公民提名。我也認為如果堅持機構提名過半數,也是不可能達致共識的。」

此外,上屆政府根據八三一決定而提出的普選方案,亦會因為在提名階段出現策略性投票(strategic voting)而無法順利運作。在政府方案中,當以120人(即全體提委的十分之一)門檻產生n名「準候選人」後(n最多為10),每名提委最少要投2票,最多投n票,得票最多而又過半數的2或3名準候選人便成為候選人,供廣大選民選擇。

在這個制度下,提委除了投票給自己最心儀的準候選人外,或會傾向只投另外一票給一名支持度極低的準候選人(而非其他相對心儀的選擇),以免其他有實力人選在市民投票階段威脅該名提委的首選。如果有足夠多提委採取這個策略,便相當可能不足2名準候選人取得過半數提委支持。

策略性投票難順利提名

事實上,這種被稱為push-over或mischief voting的投票策略,在不少場合均已屢見不鮮。奧運主辦城市選舉採用逐輪淘汰制,一些代表會在早輪投票給一些較弱的對手,以博取較強的對手先被淘汰出局,使自己的首選隨後較易勝出。

即使是八三一決定下的其他可能方案,例如(就提委而言)「一人三票」、「一人二至三票」、「一人最多三票」,同樣不能避免上文分析的策略性投票問題。再者,若「某人是中央唯一支持人選」等論調被廣為散播,將進一步減少提委支持其他有實力候選人的意願,加劇無法順利提名2至3名候選人的危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一國兩制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田飛龍,曾於年初撰文指出,八三一決定乃因應當時的政治形勢而作出,是「政治裁量」的結果,「其放寬在法理和政治上當然是可能的」。如果未來一段的日子的政治氣氛有所改善,中央實應考慮就其對香港政改的立場作出調整。

中央名正言順地收回八三一決定固是一勞永逸,但萬一中央內心是願意放寬政改條件,卻礙於面子或其他考慮而不願直接改變八三一決定,其實也有一個既能在技術上符合八三一決定,同時巧妙繞過其主要精神的提名機制,可以作為「下台階」的妥協方案——那就是「綑綁式提名」。

所謂「綑綁式提名」,就是在提委會以某種方式(例如八分之一或更低,下同)產生若干名準候選人後,前3名(或2名,如果總共只有2名準候選人,下同)綑綁式地由提委表決是否通過成為候選人。若通過,則3人皆成為候選人;若否決,則3人皆不獲提名為候選人,上述程序須重新進行,或可規定上一輪被否決的3人(甚至包括上一輪排名較後的準候選人)不可再次成為準候選人。

為免玉石俱焚以致犧牲自己心儀的候選人,提委們會以較基本的準則(即是否支持「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衡量該前3名準候選人,如果沒有嚴重問題便會通過,從而順利完成提名。換言之,「綑綁式提名」的實際效果是類似把提名門檻變回現時的八分之一。無可否認,「綑綁式提名」跟現時的八分之一提名門檻有一個理論上的小分別,因為除前3名準候選人外,可能還有其他人士獲得八分之一支持而成為準候選人,但他們在「綑綁式提名」下卻不會獲考慮提名為候選人。然而,綜觀回歸後的特首選舉經驗,由於民意和選委偏好的自然聚焦,每次均不多於3人獲得八分之一選委支持。

「綑綁式提名」不但是較寬鬆的提名機制;在某個意義上,它是技術上符合八三一決定的方案之中,幾乎唯一合理的方案:根據社會選擇理論(social choice theory)裏的中村定理(Nakamura theorem),在最終提名決定須由過半數提委作出的制度之中,只有當每名提委只有兩個選項(例如綑綁式地通過或否決前3名準候選人),才可確保避免出現投票悖論(voting paradox)的尷尬情況。綜上所述,「綑綁式提名」是最能順利和穩妥地產生行政長官的制度。「綑綁式提名」在基本法委員會成員陳弘毅教授的政改方案,以及「13學者」方案中均有出現。同時,李柱銘於2013年4月提出的方案,亦呼應了「綑綁式提名」的基本思想。我在2015年政改表決前夕,更私下問過一些泛民主派的立法會議員,如果採用「綑綁式提名」能否接受,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他們現時仍是立法會議員)。

換言之,一個既能在技術上符合八三一決定,又能得到泛民議員和社會較大程度接受的普選方案,可能早已存在;上次政改過程中因種種原因而未及深入探討這個方案,誠屬可惜。我衷心希望各方現在對「綑綁式提名」方案至少能疑中留情,以免過早扼殺這個可能有助促進共識的幼苗,因為它可能是讓我們走出政改困局的最後一着奇招。

盧安迪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編者按:盧安迪最新著作《自由的國度──普林斯頓尖子看美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