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2月21日

社評 社評

覓地起樓進度落後 下屆特首任重道遠

美國聯儲局上星期決定加息四分一厘,暗示明年將再加息三次,究竟對於香港的樓市有沒有影響?相信這是很多人十分關注的課題,畢竟房屋與土地問題始終是香港人的「重中之重」。雖然理論上加息必然令樓價造成壓力,然而本地銀行未必跟隨美國加息,即使跟加,也不一定加足,若然香港利率上調幅度輕微,樓市受壓的程度也許不明顯;有人甚至樂觀地估計,明年或者以後,樓價繼續攀升。

屬於樂觀派的肯定包括部分中資財團,海航集團旗下海航實業於一個半月之內連環出擊,以「癲價」購入兩幅東九龍啟德住宅靚地,合共豪擲一百四十二億四千九百萬元。上月二日,海航以八十八億三千七百萬元投得啟德發展區一幅可發展樓面逾六十五萬方呎的地皮,樓面呎價一萬三千五百元;海航於前日再下一城,以中標價五十四億一千二百萬元勇奪啟德發展區另一幅面積九萬四千八百方呎的住宅地,可建樓面近四十萬方呎,呎價一萬三千六百元,比上次高出一百元,較市場預期上限多兩成。不問可知,這個信心十足的中資財團對後市非常樂觀,美國加息和特區政府加推樓市辣招根本不放在眼內。

與此同時,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日公布最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進度報告,未來十年的房屋供應目標維持去年訂立的四十六萬個單位,公私營住宅比例仍然是六比四;公營房屋二十八萬伙,當中二十萬個公屋單位,另外八萬個資助出售房屋包括居屋,私營住宅單位為十八萬個。雖然建屋目標與去年相同,但預料實際的落成量有偏差。

政府在假設所有覓得的土地均能順利推出作建屋之用的情況下,未來十年只可興建約二十三萬六千個公營房屋單位,比目標少四萬四千個。張炳良指出,未來十年的建屋關鍵在釋放土地,建屋量未能配合需求對社會是警號,大眾須承認土地供應緊張,局方會考慮以釋放棕地及填海等方法增加土地供應,希望社會支持政府的覓地建屋方案。

簡單來說,公屋依舊求過於供,輪候冊平均四年半(愈來愈長)的上樓時間難以縮短,私營房屋的供應量也未必能夠滿足長期存在的剛性需求。在這個張炳良口中的「警號」之下,地產商對於樓市感到「樂觀」並非沒有根據,如果加息的勢頭不是既急且猛,樓價的抗壓能力仍然頑強。

公平地說,現屆政府縱有百般不是,梁振英任內始終為了嘗試解決房屋問題而付出過相當大的努力,否則不會有「盲搶地」之譏。《長遠房屋策略》正是企圖撥亂反正的產物;此外,還有接二連三推出樓市辣招,試圖為樓價及租金降溫。問題是,付出的努力換來正面的效果嗎?

樓價愈來愈高產生一個副作用,就是單位面積愈來愈細,最新的私樓蚊型單位所創紀錄是一百二十八方呎。這一點具體而微地反映香港人的住屋質素每況愈下,就算刻苦耐勞儲夠了置業首期榮升業主,僅僅買來一個變相劏房罷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建屋目標之中,私樓單位的面積大小是沒有考慮的,因此,興建蚊型單位不排除陸續有來。

現屆政府只餘約半年任期,何況現已進入特首選戰的混亂期,連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也辭職了,所以一切希望惟有寄託於任重道遠的下屆政府。無論下一任特首是誰,覓地建屋都應該繼續被列作施政方針的「重中之重」,並且加倍努力追趕落後的建屋進度。沒錯,覓地建屋有時候會遇到諸如橫洲事件那樣的爭議和阻力,然而橫洲事件同時反映民心所向,只要不存在利益輸送,香港人應該不介意地盡其利,發展出安居樂業的廣廈千萬間。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