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2月3日

社評 社評

油價轉勢 全球政經前景將改寫

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日前出人意表達成減產協議,令油價短時間內急升超過一成,重返五十美元一桶以上。更令人詫異的是,協議出爐的背後推手居然是俄羅斯新沙皇普京。

根據路透社報道,油組主要成員特別是沙地阿拉伯及伊朗於會前仍有重大分歧,不少人預計在維也納達致共識的機會不大,卻原來普京期間不斷背後發功,親自拉攏沙地及伊朗兩個死對頭對話,一方面說服沙地承擔主要減產的責任,另一方面促使伊朗保持低調,不會因沙地妥協而吹噓勝利。就在普京化身honest broker下,減產成為事實,油價應聲彈起,產油國包括俄羅斯齊齊受惠。

普京能成為減產協議幕後功臣,委實讓人意外。油價由二○一四年每桶超過一百二十美元跌至今年初的三十美元以下,正因為油組一直無法共同進退以減少生產,當中最大阻力乃來自於沙地阿拉伯。當時已有分析指出,沙地刻意維持高產量壓低油價,除了針對伊朗外,更劍指俄羅斯,希望藉大幅推低油價令俄國政府入不敷支,承受巨大經濟壓力,以懲罰俄國支持敍利亞巴沙爾政府,並間接協助主要盟友美國「制裁」派兵強奪克里米亞的普京。

今次沙地在俄羅斯斡旋下跟宿敵伊朗合作,反映沙地跟俄國即使未化敵為友,至少可以do business(交易);而油組與非油組成員的關係也大幅改善,不再為爭取市場份額打增產減價戰。這固然有助油價穩定,還可能促成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及中東政治軍事局面出現大變。

過去兩、三年世界經濟增長有氣無力源於兩個重大原因:一是投資縮減(特別是石油及能源方面的投資),二是通縮肆虐,兩者均與油價不斷下跌有關。根據智庫及學者分析,石油開採總成本(包括資本開支、稅務等)只有沙地等少數國家在每桶三十美元以下,其餘大部分產油國都在六十美元以上。當油價在二○一四年下半年開始失控下滑,至二○一五年中開始在四十美元一桶以下徘徊時,生產石油變成蝕本生意,產油國、油企及油田服務公司自然減少或放慢相關投資,連帶一些開發新能源如開採頁岩氣的經營也受到影響。結果令全球投資萎縮,拖慢經濟復甦。

另一方面,油價及石油相關產品對生產成本及物價有直接影響。當油價長陷低谷時,物價受到遏抑,加上投資不前,消費不振,形成強大的通縮壓力,令各國央行的零息、量寬政策失效,無法提振經濟。以日本為例,二○一二年底日本安倍政府啟動「三支箭策略」,日本央行開始大開水喉,把貨幣基礎從五十萬億擴大至八十萬億日圓,此舉一度取得正面效果,物價在翌年有止跌回升勢頭。可是近兩年油價低殘,物價轉升為跌,通縮重臨,日央行再加碼放水兼且引入負利率也於事無補。

這一回由普京促成的減產協議若能成功落實,沙地不再增產「頂爛市」,油價不但可以企穩在每桶五十美元以上,有投資銀行更預計有機會反彈至八十美元。而一旦油價攀升,石油、能源開發方面的投資會增加,通縮的壓力則大減,甚至可能重新引發通脹,經濟將進入投資、消費趨升的良性循環,令全球擺脫復甦乏力的困境。

在地緣政治特別是中東形勢方面,普京能夠成功拉攏沙地阿拉伯與伊朗兩個對頭冤家暫時摒棄前嫌,互相合作,顯示俄羅斯在中東話語權驟增,影響力、人脈關係有超越美國之勢。再加上美國處於政權交接的「跛腳鴨」時期,新總統特朗普的外交方針包括對中東政策仍然不清不楚,他任命對伊朗態度強硬的退休上將馬蒂斯出任國防部長,就令伊朗甚有戒心,驅使她進一步靠攏俄國。此消彼長下,俄國即使未能取代美國的主導地位,自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以來美國獨霸中東的情況也將難復再。

跟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總統相比,油組減產協議不算矚目和轟動,但若果協議真的令油價擺脫疲態,重拾升軌,它隨時改寫全球經濟形勢,而中東權力格局也將乾坤逆轉。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