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9月22日

葉兆輝、梁穎姿、沈君瑜

你願意踏出一步嗎

前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梁錦松曾說:「教育可以幫助每個人發展潛能、建構知識及提升個人質素;它賦予每個人掌握前途和開拓未來的能力。」我們很認同這個教育理念,透過不斷學習而達致全人發展。不過,現今的教育制度、模式和教學方法是否真的能夠達致全人發展、與時並進?香港的教學方法仍然偏向傳統的單向式授課,學習方法側重抄寫、背誦、重複練習等等。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人長處,這些方法究竟能有多大的效用?根據與學者和前線老師合作的經驗得知,大部分都認為現時的制度實有不足之處。

慶幸的是,本年度有部分學校終於願意踏出一步,主動為老師、家長和學生作出一些嶄新的措施,早前的一篇報道更提及至少有15間小學在新學年起,實施新的學習措施,包括無功課周、減少抄寫功課的次數或設限,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培養其他方面的興趣和增加親子時間,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

其實,類似的學習措施和方法,不少西方學者和學校早於2012年已推行,例如美國和法國提倡的無功課計劃(No homework policy),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享受跟家人一起的時間。不少學者對這類無功課計劃作出相關的研究,雖然效果仍然引起不少的爭論。

在美國一個長達16年有關功課和學術成績的分析研究中顯示(Cooperetal 2006),功課與學生的成績有着正面關係,即是做功課的學生有較好的學習表現,特別在中學階段(Grade 7to12);同時,亦要視乎功課量,報告顯示高中生每天不應多於一小時的功課時間,初中是少於一小時;小學階段,報告沒有顯示功課和學生的成績有正面關係。

過多功課 壓壞孩子

雖然教育界與家長對無功課計劃仍有不同意見,但肯定的是過多功課只會適得其反,導致學生身心疲累和限制他們應有的遊戲、活動和休息時間。再者,若給年紀較小的學生太多功課,很容易令他們對學習產生負面感覺,減低學習動機。

除了外國的研究外,本港也有類同的研究探討學生做功課的時間與學習態度的關係。這項研究在2005年以問卷及日記形式進行,總共訪問2000多個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包括每天用多少時間完成功課、功課用途的意見等。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小學生的功課量過多,更有半數學生每天須花至少一小時完成所有功課和溫習,相比其他西方地方為高。

報告更指出,做功課的時間與學習興趣有很大的關係,即功課需時愈長,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愈小。家長與子女的關係也受到功課的影響。此外,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於今年1月至2月期間,亦訪問全港23間小學合共1800多名小五及小六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7.5%受訪學生平均有7至8項功課;20%學生表示,每天有9至10項或以上功課。

如果每項功課要半小時完成,那每天便需至少3至4小時做功課。可以想像,學生難有其他時間做閒暇活動,更難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凡事總有正負兩面,我們深信適量的功課能有效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相反,過多只會令學生透不過氣,甚至影響身心健康。本中心鼓勵學校嘗試踏出一步,讓學生嘗試以新的方法學習,並配合科學化的研究,評估不同的學習方法與家課數量對學生學業成績和身心健康的影響,從而找出最合適的教育策略。教育除了要教導學生知識外,更須培養和發揮他們的個人潛能和興趣,在此希望家長、教育工作者、教育政策制訂者能夠在各方面取得平衡,讓所有學生能夠有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和經歷。

在新學年的開始,一連幾天不同的補習社鋪天蓋地在各大報章的頭版的招生廣告,實在令筆者百感交集,為什麼香港的考試制度令學生和老師都感覺那麼疲累?為什麼那麼多同學須付上費用不菲的補習費用?怎樣才可以給學生和老師多一些空間享受在學的樂趣。面對重重困難和障礙的教育制度,需要時間和有效的政策梳理一下,希望學校願意踏出一步,解除功課奴隸身上的枷鎖。

葉兆輝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梁穎姿為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課程發展主任;沈君瑜為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培訓顧問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