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7月29日

社評 社評

聯儲局到底想不想加息

美國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經過兩天會議後,一如市場所料,於本港時間周四凌晨宣布息口不變,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零點二五厘至零點五厘水平。

由於議息聲明增添了「美國經濟前景短期風險下降」的字眼,而聯儲局對勞工市場的描述明顯較六月時樂觀,決策者似有為最快九月加息預留空間之意。議息聲明發表後,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給予美國年內加息的機率即時增至一半以上,達百分之五十三。

值得注意的是,剛結束的會議是上月二十三日英國公投脫歐後聯儲局首次議息,決策者雖保留密切觀察海外動向的說法,但在六月與七月聲明之間作一比較,聯儲局對美國經濟繼續以溫和步伐增長的信心顯然有所加強,意味局方經審慎評估後,認為英國脫歐引發的環球經濟和金融不確定性,不足以拖美國經濟後腿,否則決策者不會在聲明中加插「美國經濟前景短期風險下降」這句話。

聯儲局對美國經濟的展望明顯改善,但從一些「市場指標」判斷,投資者未必認同,當中以立足於長短期債券息差的孳息曲線(yield curve)平坦化最令人擔憂。議息聲明發表後,美國十年期與兩年期債息差距繼續在不足零點八厘水平徘徊;美債孳息曲線對上一次如此平坦,已是二○○七年十二月次按危機觸發金融海嘯以前的事。在歐洲多國和日本公債紛紛陷入負利率的今天,孳息仍處正數的美國長債受到資金追捧,也許能為美債孳息曲線平坦化提供部分解釋,但息差持續受壓,銀行固然叫苦連天,亦非一個全民就業、穩步擴張的經濟應有之象。

到底是債市對前景過度悲觀,抑或聯儲局低估了經濟重陷衰退的風險,每見外圍形勢稍為喘定,便匆匆向上修訂經濟展望?

不經不覺,美國經濟踏上復甦之路已滿七年,期間各環節的表現,可用「此落彼起、榮辱交替」來形容。復甦初期,美國家庭忙於減債去槓桿,而物業價值低於貸款額的「銀主盤」更加堆積如山,私人消費和房產相關活動對經濟增長自然談不上什麼貢獻;若非政府不顧財赤飛升大增開支,山姆大叔在衰退深淵還要沉淪多久,難說得準。

美國樓市在二○一一/一二年間見底,負資產、去槓桿情況開始改善,新屋動工和私人消費好不容易漸入佳境,政府與國會卻在此時就削赤問題爭持不下,共和、民主兩黨多次以債務上限為籌碼大玩「政治博弈」,美國財政政策開始步入緊縮,政府開支對增長的貢獻由正變負。到了連媒體也沒興趣圍繞美國「財政懸崖」(fiscal cliff)大做文章,又輪到油價從二○一四年起狂瀉,拖累能源業、製造業等領域。

七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自從美國擺脫大衰退以來,不同環節都是此進彼退,幾乎從未出現所有領域同步向前的勢頭。這也許是債市始終對美國復甦抱有疑慮,在聯儲局正式啟動加息周期後,長債孳息持續走低的部分原因。

然而,有一點值得注意,孳息曲線平坦化甚至出現長息低於短息的逆向(inverted)形態,過去雖多次預示美國經濟惡化,但一九九○、二○○一以至二○○七至○九年,衰退發生前皆出現就業增長大幅減速和製造業急劇萎縮的現象。

今天情況不同,反映製造業情緒的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指數,六月份升至十六個月以來最高水平;而非農業職位經歷五月「驚嚇」後,上月回復二十八萬七千個的強勁增長,過去六個月新增職位平均多達二十一萬八千個。

正面地看,今天美國就業、樓市、製造業、消費以至能源環節都錄得溫和增長,較二○○九年步出衰退以來任何時候都要全面。債市圍繞經濟發出的警號受央行政策、尋息熱潮等因素干擾,只宜作參考不能盡信。聯儲局今年內若連一次息也加不成,難免令人懷疑決策者到底在等待外圍「出事」,為局方提供維持超低息環境的藉口,抑或真心真意按數據行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