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
十三個月前當地產大亨特朗普宣布競選下任美國總統時,被視為「笑話」一則,大家都覺得這個政治門外漢或許玩厭了電視真人騷,想轉玩政治真人騷尋刺激,根本毫無勝望可言。但年屆七十的特朗普竟愈玩愈有機會,在共和黨連番過關報捷,日前更正式被共和黨大會確認為該黨總統候選人,距離白宮寶座只一步之遙。特朗普的政治能量固然不容低估,他的政策主張包括對外政策更不能再視作戲言,必須認真對待,因為其「神經刀」建議隨時改寫全球地緣政治以至經濟格局,殺盟友及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根據特朗普在黨大會上的發言及近期在重要訪問中的闡述,這位政壇新人類對二戰以後美國充當「國際警察」不以為然,認為幾十年來美國付出太多,收益太少;盟國吃免費午餐,享盡和平穩定,賬單卻由美國人支付。特朗普又批評前幾屆政府(包括共和黨小布殊執政時期)花掉逾萬億美元介入中東戰爭,然而整個地區的安全穩定沒有任何改善。他矢言要改變這樣的政策路線,強調「美國優先」(Put America first),以Americanism(美國本位)代替Globalism(全球關注)。即使對向來是美國對外關係基石的西方同盟如北約,特朗普也一改二戰以來歷屆政府的承諾,表示會先考慮是否符合美國利益才決定是否施援協助。
而在國際經貿關係上,特朗普同樣大打「本土牌」,表明要保護本國企業及工人,不會任由競爭對手包括中國搶走美國人的工作,並會重新檢視已簽訂的各項多邊自由貿易協議,包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等,若果協議不合乎美國利益便會立時廢除,重新談判。換言之,一旦特朗普在十一月大選勝出,美國不管在地緣政治或經貿關係上,都會大變,從國際主義走向「自掃門前雪」的孤立主義,從全球化推手變成自身利益至上的重商主義大國。
對全球局勢而言,美國換上一位本土主義總統的話,將會令二戰以來國際政經秩序出現根本性變化。以歐洲為例,美國的強大軍力及協防承諾一直是北約制衡前蘇聯及俄羅斯的支柱。要是特朗普上台後不再無條件協防北約盟友,甚或因軍費負擔不均而減少在歐洲駐軍,歐洲特別是東歐多國如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必首當其衝,面對俄國的強大軍事和政治威脅。
在中東,美國若全面撤出,勢將打亂區域平衡,形成權力真空,伊朗、沙地阿拉伯明爭暗鬥加劇,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的敵對關係升溫。而在亞太區,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大有可能放棄奧巴馬及希拉莉力推的「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策略,不再努力搞合縱連橫圍堵中國或增派戰艦軍機在南海巡航,這可能令美國部分盟友如菲律賓、日本失望,但有助紓緩區內對峙,減少中美軍事衝突風險。
可以說,特朗普若真的讓美國在全球抽身,回到二戰以前「少問世事」的態度,短期內難免帶來震動,不同國家都要重新適應新的形勢。但中長期而言,有關變動未必完全是壞事,至少全球可真正走向多極化,地區爭議則直接由涉及的國家透過商議解決,不必外力插手令問題複雜化。
真正可慮的是特朗普對自由貿易及多邊貿易協定的敵視,例如他在提名演說中猛烈批評前總統克林頓讓中國加入世貿是嚴重錯誤,損害美國利益。實情是世貿框架及多邊貿易協議不但令各國關稅大幅下降,貿易量顯著上升,更大大減低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
根據世界銀行資料,全球貿易額從一九九六年的五萬億美元增加至二〇一五年的十六萬億美元,升幅超過兩倍。一旦特朗普改弦易轍,大力反對多邊貿易框架,甚至廢除以往美國跟其他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國際貿易關係短期內肯定爭議不斷,貿易戰及關稅壁壘也可能重現,令全球經濟雪上加霜。
從「笑話」變成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政治潛力不容小覷。正如本報創辦人林行止日前在其專欄指出,特朗普的想法及政綱反映了不少美國人的心聲,對過去幾十年「新自由主義」是有力批判,故絕不能低估他勝出大選的機會。設若特朗普當選,二戰後的政經秩序必定重新洗牌,短期動盪堪虞,但長期或有助全球從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變成真正的multi-polar world。這隻政治「黑天鵝」最終會否出場,全看美國人那神聖一票,別像英國般,公投完又後悔。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阿爺封殺梁天琦 更大風雨在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