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7月16日

黃伯農

文翠珊如何為英國持盈保泰?

英國保守黨黨魁遴選結束,繼前首相戴卓爾夫人(1979-1990)後,英國再由另一女性出任首相,溫和留歐派的內政大臣文翠珊(Theresa May)正式入主唐寧街10號。為了穩定受脫歐公投結果衝擊的經濟,以及挽留外資,英倫銀行宣布釋放1500億英鎊以供借貸來刺激經濟,亦有官員提出將會削減15%企業所得稅的方案。

內閣人選惹人詫異

隨着留歐派重新掌政,現時上百萬計在英國的歐盟移民,或將成為英國向歐盟爭取正式啟動脫歐條款《里斯本條約》第50條前進行英歐合作條款再協商的其中一個談判籌碼。有脫歐派也認為文翠珊不會盡快啟動脫歐條款。

為了避免今後施政方針遭到國內「脫歐」與「留歐」兩派之間的爭議衝突騎劫,而能專注處理國家大事,文翠珊已任命保守黨議員戴德偉(David Davis)出任脫歐事務大臣(Brexit minister)這個新設職位,專責主理脫歐事務。

同時,她大膽起用脫歐派代表、倫敦前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為外交大臣。雖然約翰遜曾出言冒犯美國總統和一些歐洲官員,這個任命也實在令美歐人員感到驚訝,但是文翠珊或已有改變對美歐外交政策的實質想法和部署;也有分析指出,為求忠於自己的中間偏右政策立場和實事求是的作風,也為了防止日後由黨爭主導政事,她於重組內閣之時,另會組織一內部資政團隊,確保各種政策得以有效實施。以下筆者會探討文翠珊帶領下的保守黨可如何於為英國持盈保泰。

現時保守黨的新右民粹政治始於戴卓爾夫人時代的「民粹威權主義」(populist authoritarianism),當時多為戴卓爾夫人政權的政治魅力服務。從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和今年脫歐公投兩宗事件看,則反映保守黨的新右民粹民主政治有兩種具半組織性的功能,使保守黨成為那有效連結國家與社會的「不可或缺中介者」(indispensable agent),能穩奪國家權力。

一、容許其他黨員參賽競逐民粹支點,活化黨內的政策辯論和維持黨爭能量,並且透過退位讓賢來維持黨員的競爭力;

二、讓選民參與黨內的政策討論之餘,並供黨員利用民粹支點成為其黨爭工具,讓黨的路線更能跟民粹結合成為國家意志。

注入「新右」管治元素

內政方面,前首相戴卓爾夫人採取的「小國家」(small state)的右傾路線一直影響着保守黨的施政意識形態(包括公營服務私營化、削減公共開支和社會福利、邊緣化工會和強化中央集權)。不過,有別於戴卓爾夫人,2010年上台的卡梅倫選取中間偏右路線,重申「國家和社會」(state & society)兩者同樣重要。

為了回應當時執政工黨的「第三道路」路線和「新工黨」的意識形態,卡梅倫也重視社會政策,並強調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等的重要性。雖然他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及減低中央政府對教育的控制,但卻注入「新右」(New Right)元素,即利用社會政策去成為國家管治社會的「胡蘿蔔(獎勵)加大棒(懲罰)」策略和統治工具。他希望一方面能提供社會保障予低下層,另一方面則鼓勵人民自力更生,減少對國家的依賴,共同促進國家經濟和社會繁榮。這是要避免國家機器過度膨脹和人民過分依賴國家的惡性循環。

有分析指,由於文翠珊的個人出身比其他英傳統政治精英寒微,她將會着重利用經濟和社會政策去促進社會公義,為低下階層開拓上流機會。

平衡對美對歐關係

外交方面,為了彌補工黨執政期間與美國共同出兵伊拉克的錯誤,卡梅倫2006年已提出要再平衡英美關係,所以自他2010年上台以來,英美關係雖沒有出現深層次分歧,但以往的緊密合作已屬罕見。例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曾指2011年利比亞強人卡達菲落台後所出現的亂局是因為歐洲盟友包括英國被其他事情分散所導致。

2013年,英下議院否決出兵敍利亞的決定,導致美國要尋求其他盟友協助;2015年,英國於美國反對之下加入以中國為首的亞投行。這些跡象顯示,卡梅倫帶領下的保守黨一直尋求最合乎國家利益的發展方向,於漸趨多極化的世界秩序之中再平衡英美和英歐關係,而脫歐只是其中一步。

另一方面,由於英國跟中國沒有直接地緣政治競爭,跟俄羅斯之間亦有歐洲大陸和海洋這些天然屏障阻隔,英國的世界位置和利益考慮實跟美國和歐洲國家的不同;若保守黨欲為英國持盈保泰,她便須以國家未來發展為核心利益,重新想像英國在未來世界的位置。

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以來,縱使英國作為北約和歐盟成員曾贊成制裁俄羅斯,但有由保守黨脫歐派主理的下議院國防委員會文件,便於2015年和今年7月提出兩個看法:

一、英國或本無必要跟俄羅斯衝突。俄羅斯對英國所構成的安全威脅,實跟英國的歐盟會籍有關,歐俄之間的進一步衝突會自然引發英國歐盟會籍的討論。

二、作為北約成員,英國贊成透過防務和阻嚇方法抵消來自俄羅斯的威脅;英國亦須尋求和把握與俄合作的任何機遇,才可減低衝突的風險。看來,脫歐談判將為保守黨與英國調整對歐和對俄務實外交政策的一個出發點。

筆者認為,文翠珊的「新右」治國實踐或可再豐富保守黨的右翼政治傳統,深化各種經濟和社會改革,讓國家穩定和再平衡對外的關係,希望能為英國政治經濟實力和整體國力於後脫歐時期得以持盈保泰。

黃伯農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與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