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7月4日

吳歷山

林榮基事件好戲在後

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6月中在香港多次公開披露在內地被扣的內情,轟動全港,輿論一波接一波,矛頭直指中央,大有為反對派9月立法會選舉造勢之態。但半個月下來,似乎後繼不力,勇態不再,原因有四:一、林榮基始終不能證明自己在內地無罪;二、說法前後不一,出爾反爾,相關人士包括銅鑼灣書店五子之三、大陸女友、林的長子都站出來反駁;三、未能挑起李波開口附和,反而遭李一口否認,林又不敢對質;四、林榮基說出港獨主張和言論,接着更爆出支持台獨和準備移民台灣的意圖。

剛在香港社會掀起軒然大波的林榮基事件,一經染上「雙獨」,當堂像洩了氣的皮球,可見港獨、台獨在香港沒有市場,林榮基的「雙獨」令其言論「離地氣」,真實性也大打折扣,人們不再覺得林是「普通香港人」,更沒人會覺得「我們都是林榮基」!

港人更關心的是,李波究竟有沒有被挾持回大陸,因為這是公然破壞「一國兩制」的行為,但「真相大白」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李波本人肯不肯公開說出其所謂「以自己方式自願返回內地」的內情,雖說最終可能也是羅生門,但這符合「尊重個人意願」的民主原則。

但筆者認為,只要有關當局包括中央和特區政府信誓旦旦堅持「跨境執法不能允許」,則港人即管對「一國兩制」「保持耐心」,以觀後效。

林榮基事件的焦點主要是,為何失蹤8個月,中港兩地的通報機制完全失靈?對此,梁振英特首反應果斷迅速,休假回港翌日,即時召開跨部門會議後重申:「境外機關無權在香港執法。」並宣布決定做3件事,包括向中央書面反映港人憂慮;檢討通報機制,確保港人安全;有需要時派員到內地跟進等。日前中央也快速回應,公安部發出邀請,由港府組成代表團赴京磋商。梁振英在接受《南華早報》專訪時稱,不排除親自率團赴京處理相關事宜。

看來運行10幾年的兩地通報機制的完善指日可待,但林榮基事件是否就此塵埃落定,卻又未必!

一來,是次港府代表團赴京將聽取內地省市辦案單位通報林榮基案的有關情況。至今為止,香港市民只聽到林榮基的「一面之詞」,屆時會否爆出更多「內情」的版本?

二來,《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聲稱「內地警方這些年共向香港移交約170名疑犯,惟香港沒有向內地移交疑犯」;社評指出,香港對內地的「零遣返」,「不僅不利內地社會安全治理,亦為香港留下隱患」云云。筆者大膽推測,中港兩地的疑犯引渡(移交、遣返)機制,可能也會成為是次訪京團商談的內容之一。

林榮基這些天如此急於表態願意移民台灣並發表台獨言論,又忽然忘了剛說過「港府警方無用」、「不擔心人身安全」,卻頻頻進出香港警署落案和尋求人身保護;更出人意表的是,身為「七一大遊行」第一號領隊人物,竟會「臨陣縮沙」,種種跡象啟人疑竇,難道林榮基也嗅到被「遣返」的氣味?如上述猜測不幸言中,則林榮基事件好戲還在後頭!政治可謂波譎雲詭,變幻莫測,原本以為林榮基爆料可以點起一把「連環火」不斷引爆,為9月立法會選舉造勢,未料大火燒不起,卻引來無數後遺效應,實非始料所及。

吳歷山_香江智滙主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