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6月10日

麥國華

弱勢主流

香港教育大學剛公布一項關於香港與內地學生的調查引人注目。團隊訪問30間中學逾14000名學生後發現,內地生感到來自父母、朋輩和師長的支持和鼓勵,比本地主流學生多,令他們更投入努力和有信心令成績進步,成績亦比本地學生好。原以為資源和支援較多的主流學生,反而較少投入學習,主流成為弱勢。

為子女寧當怪獸家長

結論出乎意外,香港的家長關心子女成長和教育,千方百計提供力所能及、甚至力不能及的一切攙扶,甚至有「怪獸家長」的戲謔。新移民和跨境學童一向被認為較少資源支援,求學之路比本地生更加崎嶇困難,本地學生怎會成為弱勢?

「主流」從來不是弱勢,而調查中的「弱勢」,不在自身物質條件優劣或外界提供的資源多寡,而在於自我心態。對親朋師長關懷的感受、對學習和成長的信心,到底都是源於學生內心。猶記幾年前,本地大學的宿位不足曾引起一番爭論,有本地生不滿學校在宿位等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不斷錄取內地學生,犧牲本地生利益,甚至在校外「安營扎寨」抗議。

其後「成功爭取」,有學校把宿舍的雙人房改為3人房,並收緊非本地生入宿政策。可即使如此,也未改內地學生來港求學之心,身邊不少來港讀書的年輕人畢業後留下就業、扎根,廣東話逐漸純熟,心態也逐漸融入。被認為是「小眾」的非本地學生,是如此誠摯和努力去融入這個群體。

政客劃分你我他

應該是人類的天性,總是不自覺地把人與人分類,自認為高尚和主流,甚至假想出一個外來敵人,排斥他者。無論在國際政治博弈、乃至虛構的影視作品中,此類分化無處不在。「移民問題」不斷被各國各地大做文章,例如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對於「移民」的傲慢,便道出部分美國人的恐懼。

而更多看不見的分化與隔離,是政客劃分出你我他, 塑造「非主流」和「外來者」的想像,無非要在比較中分出高低上下,在資源分配上作取捨判斷,製造恐懼和仇恨來累積政治本錢。

更可怕的是,竟有大學講師教導學生「踢篋有理」、 「港獨無罪」,如此歪理,而大學校長亦只能龜縮,敢怒不敢言,不教出弱勢主流學生才怪。

內地學生在數年後終歸也會成為香港本地人,融入這個社會。「外來」與「本地」、「主流」與「非主流」中的分界線,究竟也是流動和模糊的。空間距離不斷在縮小、時間不斷在壓縮的今天,除了政客一時計算出的選票,這些標籤和分類又有什麼意義?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只分強弱。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