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2日
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儘管大會主題是國家的發展,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等宏偉戰略,但香港傳媒卻聚焦早前的旺角暴亂事件。
觀乎會議期間中央領導釋放出對香港旺角事件的定位和言論,香港大多評論認為中央有意「淡化」、「低調處理」事件。為何輿論會產生如此判斷,事出有因。
大年初一晚發生的旺角血腥事件,中央第一時間已定義為「由個別激進本土分離分子組織為主策動的暴亂事件」,性質嚴重。人們期待暴徒受到法律制裁,但法院對拘捕的70餘名嫌疑犯一律保釋候審,令人思疑,會否如同佔中搞事者,至今一年多仍逍遙法外?
此外,發起旺角事件的本土民主前線代表,在新界東立法會議員補選中,打正「暴力」、「抗爭無底線」、「香港自主」旗號一炮打響,贏得6.6萬多票,並揚言「本土大軍」將參選9月立法會,冀一舉拿下多席,正式登上立法會議事殿堂。
上述種種,令許多人擔憂本土崛起、暴力升級,事態進一步擴大將難以收拾;坊間甚至有人期待中央「發狠話」、「出狠招」,殺殺本土分離分子和港獨分子的氣焰,這種心情也可以理解。
然而,作為中央,絕不能意氣用事,圖一時之快,而應準確拿捏,全面衡量。筆者認為,中央對旺角事件的立場和表述,合情合理,恰如其分。
首先,旺角暴亂規模有限,也未造成重大人命傷亡。就目前的香港警力,在未動用催淚器、塑膠子彈、水炮等「低度武力」已能應付。正如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譚惠珠律師被問及應否立即啟動對《基本法》23條立法時說:旺角事件與23條立法無關,因香港警力和《公安條例》已足能控制。如此規模和暴力程度的暴亂事件,在中央眼裏,用「沒什麼了不起」形容,一點不為過。把事件過分誇大「上綱上線」或出重手打壓,都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也與中央一貫持平穩重的作風相左。
其二,中央敏感底線是「外部勢力」和港獨,但在旺角事件中兩者並不突出;也就是說,中央視旺角事件不是與外部勢力合謀推翻政權的「叛亂」或極大擾民的「暴動」事件。因此,除了極少數頑固分子外,大多數參與者是一時犯錯的百姓,不必採取像對付敵人或恐怖分子的「強力撲滅」手段加以鎮壓,而是從法治和教育着手,平息事件以觀後效。
當然,中央始終對旺角事件中的「外部勢力」和港獨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冒起,決不姑息。
其三,穩定、發展是道理。從整體世界格局、兩岸形勢、內地發展大局的宏觀角度看,內地與香港正處於一個大發展的機遇期,更需要一個和諧安定的政經環境。中央也意識到,要真正解決香港問題,成功實踐「一國兩制」,必須把經濟搞好,從中也解決了青年的出路和向上移動的問題。因此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尤其突出要求香港緊抓發展機遇,否則「時不再來」。
筆者認為,中央對旺角事件的研判和立場,是有理有節,充分體現中央對「一國兩制」堅定不移的信心和決心,這是身處香港,與之同生死、共命運的香港人值得慶幸的。
吳歷山 香江智滙主席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