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月23日

江麗芬 政局筆記

恃強凌弱 人心難得

1月16日,很多關心政治的香港人都往台灣走一轉,有如朝聖般到那裏觀看總統大選。政黨人說要藉此機會學習台灣政黨如何打選戰;社運人士、學者、傳媒人則希望到台灣體驗人家一人一票的普選氣氛。在沒有半點懸念下,民進黨蔡英文取得689萬多票,成為台灣首位女總統;最重要的是,該黨在113席立委中拿下68席,即取得過半議席,達到全面執政。

國民黨這家百年老店在今次選舉中可說一敗塗地,跟8年前馬英九上台的風光,可謂不可同日而語。一些綠營人士說,希望從此把國民黨邊緣化,讓本土色彩佔據台灣的政治光譜;國民黨內則有呼聲,提議把「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兩字去掉,圖挽狂瀾於既倒。

國民黨大敗,主因當然在於8年管治的不濟;同樣,國民黨的大陸政策也得不到台灣民眾的認同,有黨員建議去掉黨名的「中國」兩字,便是明證。至於以台灣本土為標誌的年輕政黨時代力量,能於短期內冒起,並取得5個立委議席,一躍成為第三大黨,也隱然與台灣人抗拒中國有關。

兩個月前(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雖說締造了兩岸關係的重要歷史時刻,但國民黨最終在大選還是回天乏力。這樣,北京一方面必須正視台灣總統的選舉結果,一方面更須重新思考對台灣與香港的政策。

台灣為何有此選舉結果,其實毋須多說,原因早已寫在牆上。一直以來,北京對台灣一手大打經濟牌,一手採取恃勢凌人的強硬政策;雖然經濟上處處讓利,就是買不到人心,手執大棒的笑臉,只令台灣人愈行愈遠。

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說是選舉前爆出的「周子瑜事件」。這個只有16歲的小女生舉舉自己「國家」的旗幟,卻遭人「舉報」搞台獨,雖然經理人公司迫使她拍片道歉,還要「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但同時也把台灣人推向跟中國對立的一面。

處身海峽另一邊的香港人,對這類「周子瑜事件」可說已「習以為常」,同樣情況在香港已成新常態,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檢舉異見或支持佔領運動的香港藝人,只是小菜一碟。就如近期有香港人雖無犯法,卻突然「失蹤」,還說以「自己方法」返回內地,在眾聲嘩然之下,還不斷聽到一些儼然中央「代言人」以教訓口吻說是「強力部門」的做法,如此種種令人不寒而慄的事,不會是唯一一宗,更不會是最後一宗。

這一切不單看在港人眼裏,台灣人也會記在心中,自然憂慮「今天的香港,明日的台灣」,明白到跟中國愈走愈近,最後一定沒有好下場。

事實上,台灣人自認為中國人的比例,與香港民意一樣,已不斷下降,情況比香港更甚,尤以年輕一族最為明顯。根據台灣國策智庫於去年11月所做的民調結果顯示,只有6.9%認為自己是中國人,85%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其中20至29歲的年輕人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更高達94.6%,在30至39歲群組當中也有90.5%。隨着外省一代退下,新生一代上場,相信這趨勢只會有增無減。

不過,基於現實考慮,要求台灣獨立的人,比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小,但也有65.6%認同這要求,而且在自稱泛藍支持者中,也有44.1%認同這個觀點。面對中國,七成多受訪台灣人都說沒有好感;跟中國的關係,近六成人認為不過是「兄弟之邦」而已。

這是台灣人對兩岸關係極為實際的想法。其實,也可見諸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選舉期間,不少人指她的兩岸政策態度含糊,未有說明是否支持「九二共識」,還批評她是「空心菜」;可是她的立場既不見得完全抗拒中國,要把台灣推向獨立之路,反而在保護台灣利益之餘,也願意務實對待問題。

看曾任陸委會主委、有份規劃兩岸小三通的蔡英文,在其第一本自傳中便談到台灣開放予大陸的態度,她認為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更了解開放的速度必須要掌握在台灣手上」,因為「與中國相比,台灣在資源上顯得渺小,開放的腳步一旦失控,中國會像一個大磁鐵一樣,把我們的資金、人才等快速吸走。到時候,台灣將會付出無法彌補的代價」。

什麼是無法彌補的代價,蔡英文沒有言明,相信是擔心台灣人在解嚴後過去數十年的自由、開放要走回頭路。這是不少台灣人的憂慮,也是不少香港人的憂慮,可惜國民黨的當權者未有看清楚,北京也未有看得透。

蔡英文5月中正式上任,可以預計,她未來處理兩岸關係時會採取較實際的策略,至多是一如她自己形容的「一下踩煞車,一下踩油門」,如何拿捏得恰到好處,並不容易。

同樣要面對挑戰的,還有一直希望邁向兩岸統一的北京政府,如何爭取對岸人民的心,有何良方妙計,暫且難說得準,但肯定的是,如果中國願意放下耍強的手段,不再文攻武嚇,兩岸之間的所謂「兄弟之誼」,相信還可維繫一段日子。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