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0月31日

吳歷山

以歷史和發展觀看鉛水事件

民主黨5月已發現鉛水的問題,拖到7月才踢爆,被人指摘是瞄準區選、居心險惡……但筆者認為完全可以理解。一來鉛水問題存在已久,對市民沒有即時危險,二來政黨選擇最適當時機引爆「炸彈」以達最佳政治效應,何罪之有?

事實上,泛民的地區工作顯著滯後,尤其是經歷佔中的敗績和政改原地踏步,泛民正苦於沒有政治議題,鉛水不啻扭轉劣勢的良好契機,甚至可為明年立法會選舉製造攻擊政府和對手的熱門議題。對一個政黨來講,如此思維,無可厚非。

關鍵在於泛民必須掌握分寸,過度渲染或炒作過龍,往往得不償失。

筆者是醫生,40多年前見過許多由全國各地到北京醫治嚴重鉛中毒的病人,灰土的面容、癡呆的表情、牙齦的「鉛線」至今歷歷在目。來港行醫30多年,從沒見過任何程度的鉛中毒病人。事實上,香港近年鉛中毒病例極為少見,因此,我可以大膽地說,香港鉛中毒問題不嚴重!

不過,這句話在當時是不能輕易說的,尤其是當鉛水事件炒得火熱,任何官員、學者都要慎言,稍不留神後果堪虞。就如衞生防護中心主任程卓端一句「一生拉勻計無害」,即大量「口水」潑面而來,大家知道,「政治口水」要比鉛水毒不下百倍。難怪林鄭要「官到無求」才敢幫官員說句公道話,出一口氣。也難怪由政府牽頭成立的三個調查委員會,最後要請出三位國際級專家作證,希望這些專家對「政治口水」是免疫的。

鉛是人類最早發現和使用的金屬,因為鉛不會生銹及其延展性和耐壓性,在1980年代前,鉛廣泛應用在自來水管上。近代,人們才發現鉛是重金屬,對人體,尤其是兒童造成多種器官的嚴重病變;但積重難返,要想於短期內解決問題並不容易。

一周前台灣傳媒踢爆的鉛管事件揭示,原來至今台灣有3.6萬多戶民居仍在使用鉛管,全台九成以上水龍頭是銅鉛合金材料,含鉛高出歐美數倍。可見發展中國家的古舊城市和地區,鉛中毒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

原則上,鉛在食水中的含量愈少愈好。隨着社會發展,標準可以逐漸提高。據美國估計,1993年大概有4000萬美國人食水含鉛超過0.015ppm,歐盟也是由2014年開始把標準由0.025提高0.010ppm。

筆者認為,整體來講香港鉛中毒問題不嚴重,不等於可以對時下發現某些地區和屋邨自來水鉛含量超標掉以輕心。高度正視,積極尋找鉛水根源,制訂措施加以防範,才是負責任的正確態度。

經過數月的追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鉛水根源似乎漸見端倪,原來水管焊接材料可能是鉛水的元兇。如果最終獲得證實,則香港鉛水事件為人類「對抗鉛中毒史」填補了漏洞,立了一大功!

此刻再爭論和互相推諉焊接材料的採購、監管或焊接工人趕工等等已沒有意義,因為過往任誰也沒有特別在意焊接物含鉛有幾重要。美國法律2014年還容許水管和有關配件與水接觸面的含鉛量為0.25%,即使接駁物含0.2%的鉛也算「無鉛」。總之,這是人類對鉛中毒逐步提高認知的一個過程。

壞事變好事,經此一役,香港市民上了生動一課,增加了對鉛中毒的防範意識,若非如此,誰會介意美國水務協會及環保機構的一些建議,如當自來水含鉛超標時,應該開大水喉沖洗數分鐘,煮食時取冷水勿取熱水,安裝合資格過濾器等等。

香江智滙主席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